第16章 鐘繇
董忠穎目光灼灼的看著二人,。
來吧。
郭嘉,、程昱,、滿寵、劉曄……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些人都是荀彧舉薦給曹操的,,現(xiàn)在曹操沒了,那就都舉薦給我吧,!
董忠穎滿懷期待的想著,。
但荀彧說出了一個讓董忠穎意想不到的名字:
“廷尉正鐘繇鐘元常,學(xué)識才干皆為上選,,曾為陽陵縣令,,政績卓著,對京兆風(fēng)土人情了如指掌,,丞相何不派人相詢,?”
董忠穎當(dāng)然知道鐘繇這個人,不過不是通過《三國演義》,。
這人在演義里出場比較晚,,與董卓并沒有什么交集,所以董忠穎看書的時候并沒有留意他的詳細情況,,而此人在后世網(wǎng)絡(luò)上所謂的十大謀士,、八大文臣之類的排名中也不見身影,,所以并沒有被董忠穎放在心上。
而董忠穎對他的了解,,更多的還是在于書法上面,。
前世董忠穎是個生意人。
一群生意人聚在一起,,談?wù)摰脑掝},,要么三俗,要么三雅,。
三俗自不必說,,三雅也不是真雅,更多的是附庸風(fēng)雅,,什么交響樂,、什么古玩字畫,未必真懂,,但總要能聊上幾句,。
董忠穎為了融入,自也了解過一些這方面的知識,。
而鐘繇被尊為“楷書鼻祖”,與王羲之并稱為“鐘王”,,在華夏書法歷史上擁有崇高的地位,。
這些作為談資,自然被董忠穎所知,。
但也僅此而已了,。
因此,之前董忠穎羅列人才名單的時候,,都漏掉了鐘繇,。
他對鐘繇的才干并不清楚,但能得荀彧推薦,,自有過人之處,。
他從董卓的記憶里扒拉出廷尉正的信息,發(fā)現(xiàn)這個官職是負責(zé)刑律的,,隸屬九卿,,秩千石,已經(jīng)算是高官,,與李儒的弘農(nóng)王郎中令平級,,是有資格參上殿參與朝會的。
但也僅此而已了,。
董卓并不曾留意過此人,,董忠穎對他的實干之才也有所疑慮,,便問詳情。
荀彧道:“鐘元常出身潁川鐘氏,,潁川鐘氏以世善刑律聞名,,其曾祖季明公德行高尚、學(xué)識淵博,,有門徒千余,,后因黨錮之禍,鐘氏牽連頗深,,如今只有鐘元常一人以才干舉孝廉入士,,鐘元常有蕭何之才,丞相若能收為心腹,,則必得潁川鐘氏傾力相助也,!”
若是換做原主董卓,聽到荀彧此言,,必定大喜,,因為董卓一直對士族十分傾慕優(yōu)待,卻一直不被士族接納,,若能得到潁川荀氏,、鐘氏投效,定會待為上賓,。
但董忠穎卻多了個心眼,。
荀氏叔侄能夠來此,可以說是被他所迫,,本身的忠心就有待商榷,,此時又舉薦同樣出身潁川的鐘氏,不得不讓董忠穎多想,。
但這個疑慮只要放在心上便好,,倒是不用立馬表露出來,反而是先把人弄到身邊才是正理,,于是喜道:“我真是見識淺薄,,竟不知身邊竟有如此大才,只是我往日與鐘元常并無交往,,如此,,便勞煩文若為我引薦了,明晚設(shè)宴,,文若便替我邀他前來一會,,公達也同來,如何,?”
荀彧既然提起了鐘繇,,自然不會不同意,。
事實上,他今日提起鐘繇,,并非臨時其意,,而是已經(jīng)與鐘繇有過溝通。
別看鐘繇如今已經(jīng)位列廷尉正,,其實并無實權(quán),,潁川鐘氏在他爺爺那一輩便開始衰落,他能夠讀書也是因為叔叔鐘瑜的資助,,而鐘氏的余蔭幫他到達廷尉正已經(jīng)到頂,。
想要更進一步,邁入三公九卿的行列,,重振家族,,便需要開始做出選擇了。
如今他已經(jīng)三十九歲,,很快便要步入不惑之年,,已經(jīng)沒有多少時間荒廢了。
但他到底也是名門之后,,而董卓的名聲又太臭,,讓他直接毛遂自薦,實在是有些拉不下臉來,,更何況在上次常朝之前,,董卓并沒有體現(xiàn)出能夠值得他一搏的地方。
而科舉和遷都試探兩件事情,,已經(jīng)讓他看出董卓的一些志向,至少,,他不會是像何進一般任憑士族玩弄致死的屠夫,。
所以白天的時候,他與荀彧聊起天下形勢,,便提起關(guān)中或有可為,,言語中頗有暗示。
荀彧何等人物,,自然心領(lǐng)神會,,正好今日對董忠穎提起。
鐘繇早已入士,,如今的職務(wù)其實比荀彧還要高一些,,所以荀彧這倒不算是舉薦,只能算是穿針引線,。
此刻,,聽董卓要宴請鐘繇,,忙笑道:“彧自是義不容辭!”
“那便有勞文若了,!”董忠穎顯得十分開心,,對方已經(jīng)為自己引薦了人才,自己自然要投桃報李,,便接著道:“文若之才當(dāng)一個區(qū)區(qū)守宮令實在埋沒了,,正好我的丞相府還缺一個長史,不如文若先屈就一下,?”
守宮令是六百石的官職,,而相府長史是千石,自然算是高升,,且董卓如今大權(quán)獨攬,,相府長史的權(quán)力自然更大。
董卓曾經(jīng)想讓名士何颙來當(dāng)任,,但何颙稱病,,不肯就任。
此事人盡皆知,,荀彧自然也不列外,,他礙于何颙的名聲,并不愿意當(dāng)任這個職務(wù),,想了想便道:“丞相長史為要職,,非聲名卓著者不可當(dāng)任,天下名士能與何伯求比肩者不多,,彧若任之,,恐天下非議,不利于行事,,丞相欲扶漢室,,可從宗室中擇賢者來當(dāng)任,這樣既可避免天下人非議,,也可向天下表明丞相的決心,。”
董忠穎還不清楚漢末官場中的彎彎繞,,原主董卓的記憶里也沒有相應(yīng)見識,。
這是顯而易見的,否則他最后也不會被士族玩死,。
若是原本的董卓在此,,聞言或許會以為荀彧是真心為自己考慮,但董忠穎卻懷疑荀彧不是真心歸附,,不肯與自己扯上關(guān)系,。
他對此并不生氣,,但卻也不愿荀彧就此撇清干系,他想起模擬器中關(guān)于荀彧的信息,,笑道:“文若所言有理,,長史之事再議,我意讓你當(dāng)任尚書令,,替我分擔(dān)政事,,如何?”
漢朝的尚書臺隸屬九卿中的少府管轄,,尚書令與三公長史俸祿相當(dāng),,算是平級,但是其實權(quán)又高出長史一大截,。
因為尚書臺本來就是皇帝為了分三公九卿權(quán)力的東西,,發(fā)展到后世更是直接衍生出三省六部制,將三公九卿變成了虛職,。
就算是現(xiàn)在,,尚書令也是和司隸校尉、御使中丞并稱為三獨坐特殊職位,。
曹操挾天子令諸侯的時期,,荀彧就是尚書令,簡直可以與曹操分庭抗禮,,可見其地位,。
荀彧忙做惶恐狀,道:“此為顯要之職,,彧愧不敢受,!”
董忠穎露出不滿,道:“莫非文若還是不愿替我辦事,?”
荀彧忙道:“非是如此,,只是尚書令太過重要,彧才不堪任,,絕無不敬之意?!?p> 董忠穎本來就沒打算讓他直接當(dāng)任尚書令,,按照第三次模擬器的結(jié)果,荀彧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將要當(dāng)任的會是尚書令的副職,,尚書撲射。
剛才的話,,不過是故意逼迫,。
此時見荀彧解釋,,董忠穎收起怒色,道:“那便先做副手,,任尚書左仆射吧,!”
荀彧忙拜道:“謝丞相,彧必盡心輔佐丞相,,興復(fù)漢室,!”
董忠穎點了點頭,望向荀攸道:“聞公達善于軍略,,便入我相府,,兼一個相府參軍吧!”
經(jīng)過荀彧剛才那一翻推讓,,荀攸心知自己實在沒有推拒的余地,,便爽快道:“蒙丞相賞識,攸定當(dāng)竭力相報,!”
董忠穎聞言大笑,,連連叫好,舉起酒杯,,與幾人共飲,,賓主盡歡。
宴罷,,董忠穎見天色已晚,,便令武士護送二人回府。
賈詡見狀,,也一并告辭,,卻聽董忠穎道:“文和方才宴上一言不發(fā),現(xiàn)在又急著離開,,是對本相有什么意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