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歡一行抵達信都南門,,受到冀州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這些自不必多說,。
近三十萬三州六鎮(zhèn)鮮卑部民,,一如大王山,設(shè)立營寨,,被安置在信都城外,。
高歡在派遣部曲接管城防的同時,召集鮮卑,、河北士人議事,。
終于確立‘穩(wěn)定根基,再圖進取’的八字方針,,當即派遣使臣往洛陽向新天子元恭報捷,,言稱冀州之亂業(yè)已平定。
四月十四,,正如高澄所言,,掌控洛陽朝廷的爾朱世隆等人,為了防止高歡西歸投入爾朱兆懷抱,,任高歡為大都督,、東道大行臺、冀州刺史,。
然而高歡卻暫時顧不上這些,,他為最近時常發(fā)生的鮮卑部民與冀州漢人之間的沖突而苦惱。
冀州人口不過十余萬,,而高歡卻帶來了三十萬鮮卑人,,沖突在所難免。
為此,,高歡對鮮卑人說:漢人男子為你們耕種,,女子為你們紡織,為你們提供糧食布匹,,讓你們能夠溫飽,,為何你們還要欺凌他們。
對漢人又說:鮮卑人是你們請來冀州的客人,,得到你們一斛粟米,、一匹布絹,為你們擊討賊人,,讓你們得保安寧,,為何你們要將他們看做禍患。
這種兩頭寬慰的方式,對于緩解冀州愈發(fā)激烈的胡漢矛盾并沒有太大作用,。
但問題總要解決,,總不能還未建義舉事,高歡與河北士人便鬧著要散伙吧,。
不得已,,高歡再一次召集眾人商議對策,眾人毫無頭緒之際,,渤海王世子高澄再一次站了出來,。
“父王,孩兒以為冀州雖飽經(jīng)戰(zhàn)亂,,人口流失,,但畢竟狹小,不足以容納四十余萬人口,,胡漢矛盾究其根源,,還是人地矛盾?!?p> 高澄一語指出問題所在,,繼而給出解決思路:
“父王入信都,冀州歸附,,滄州刁整以為四方升平,,定然無備,父王可派一支人馬分散潛入滄州,,假作民亂,,襲占滄州,再由父王領(lǐng)兵平定,,以此向朝廷報捷,,幕后操控滄州,將兩萬將士及其家眷留在冀州,,其余鮮卑婦孺分往滄州安置,。”
高澄一番深思熟慮之后沒有選擇殷州,,因為殷州位于太行東麓,,臨近爾朱氏核心統(tǒng)治區(qū)山西之地,位置太敏感,。
滄州于公元517年,,北魏劃冀、瀛二州部分地區(qū)設(shè)立,,轄浮陽、樂陵,、安德三郡十二縣,,治浮陽郡饒安城(河北山縣),,臨渤海,意為滄海之州,。
其地遠離爾朱氏統(tǒng)治核心,,一旦高歡與爾朱氏決裂,也不必擔(dān)心直面東出的爾朱兆大軍,。
眾人紛紛表示贊同,,夸贊高澄聰穎類父。
高歡壓抑住心中的喜意,,征詢道:
“阿惠以為誰可往滄州領(lǐng)民,?”
高澄主動請纓道:
“孩兒愿為父王效勞?!?p> 高歡沒有立即答允,,他還在猶豫,高澄雖然長于謀劃軍國大事,,但從未處理過民政,,分往滄州之人,拋除留在冀州的部曲及其家眷,,足有近十五萬鮮卑婦孺,,一旦不能安置妥當,遺禍無窮,。
這時候,,高澄的親娘舅婁昭為他送上助攻:
“高王若擔(dān)心世子年幼,可選派一人從旁輔佐,?!?p> 高歡這才同意,安排道:
“既然如此,,控制滄州后,,由子惠領(lǐng)部民屯于滄州?!?p> 又轉(zhuǎn)向河北士人們道:
“鮮卑相貌異于漢人,,襲占滄州之事還需勞煩諸位?!?p> 高敖曹當即應(yīng)道:
“高王但請放心,,敖曹必取刁整首級獻與高王?!?p> 高歡大喜:
“叔父勇于任事,,歡恭候佳音,此事還需保密,功績不能示于外人,,但歡銘記在心,。”
高澄此時心緒依舊不定,,他真的辦成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改變歷史,但他仍未滿足,。
“父王,,孩兒以為人地矛盾之外,胡漢之間語言不通也是加劇摩擦的重要原因,,父王何不鼓勵鮮卑部民學(xué)習(xí)漢話,,漢人學(xué)習(xí)鮮卑語,促進彼此間交流溝通,?!?p> 這才是高澄今日的真正目的,他認為文化交流,,塑造文化認同感,,是緩和胡漢矛盾的有效途徑之一。
如果語言不通,,文化交流無從談起,。
之所以讓兩者彼此學(xué)習(xí),不過是為了堵住這些鮮卑親族們的嘴,。
落后的鮮卑文化,,又如何敵得過先進的漢文化,否則孝文帝漢化改革也不會得到眾多鮮卑貴族的支持,。
至少小高王的這條建議,,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為了高歡麾下的胡漢團結(jié)考慮。
高歡面向眾人,,欣喜道:
“我等苦思數(shù)日無果,,想不到阿惠卻獻了兩條好計策?!?p> 眾人紛紛稱賀,。
大事議定,由高敖曹領(lǐng)部曲分散潛入,,伺機假作民亂,,襲占滄州,再由高澄領(lǐng)一部分鮮卑婦孺于滄州安置,,減輕冀州人口壓力,。
同時鼓勵胡漢兩方,,學(xué)習(xí)彼此語言,其中突出者,,頒發(fā)相應(yīng)賞賜,。
四月十七,高敖曹在暗中指派部曲偽作民亂,,趁城中無備,襲殺滄州刺史刁整,。
四月十九,,高歡派遣快馬向朝廷報稱滄州民亂,叛賊聚眾十余萬,,此時崔祖螭領(lǐng)導(dǎo)的青州民亂尚未平定,,高歡言稱為了防止青、滄二州亂民過濟州合流,,不得不先行領(lǐng)軍跨境擊賊,。
四月二十三,高歡上表言稱滄州民亂已平,,匪首自焚而亡,,表奏帳下都督段榮行滄州事,暫理滄州民政,。
高澄也領(lǐng)分流而出的十五萬鮮卑婦孺東遷滄州安置,。
段韶已經(jīng)卸任高歡親信都督一職,任為督將,,跟隨高澄與其父段榮鎮(zhèn)守滄州,,斛律金、高乾等人調(diào)派族中部曲交由斛律光,、高季式,,命他二人隨高澄屯駐滄州。
高澄等人抵達滄州不久,,朝廷發(fā)來詔書,,同意高歡所請。
對于段榮輔佐自己統(tǒng)率鮮卑部民,,高澄其實早有預(yù)料,,畢竟高歡的親族心腹就那些人,多是不懂治理的戰(zhàn)將,,而段榮雖出身行伍,,但性情溫和,適合撫民,。
他曾擔(dān)任肆州法曹參軍,,知曉律法訴訟,,是高歡元從中少有的熟悉民事之人。
五月,,爾朱天光麾下部將平定青州民亂,,崔祖螭的首級被送往洛陽。
但這一切與高歡,、高澄父子無關(guān),,崔祖螭的存在只是為高歡越境發(fā)兵滄州提供一個借口而已。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2-09-20/8e2b59bde3baf8e3130597d425cdb725Civ0sarEoKBWJNu.jpg)
我怎么可能是曹賊
感謝書友煙雨輕塵的打賞,,另外向大家求票票,,不出意外今天會是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