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鎖定目標
且說那史文恭領了朱元璋之命,,原想下得山去,四下打探一番,,梁山周遭可有那欺男霸女的鄉(xiāng)紳惡霸,,也好稟告朱元璋,下山燒他第一把大火,。
豈料剛剛點了數(shù)名嘍啰,,正要帶著下山尋找目標,那嘍啰之中卻有一人,,名喚彥廬,聽聞史文恭下山目的,,當即笑道:“史頭領若想尋清官善人,,這世道倒是十畝竹園一根筍,珍稀的緊,?!?p> “咱梁山泊往東不過十里地,便有一座村鎮(zhèn),,是為西侯莊,,那西侯莊保正正是無惡不作之主,,名喚彥西山?!?p> “好叫史頭領知曉,,我原也是那西侯莊人士,卻因被那彥西山侵占田產(chǎn),,又逼死我一家老小,,無奈之下這才上得梁山落草為寇?!?p> 史文恭聞言,,不由眼前一亮,抬眼打量了一下這彥廬,,見他言真意切,,當下不由信了幾分。
便回到:“如此正好,,我且?guī)闳ヒ姶笳?,你如實告知便可,一切自有大寨主做主,?!?p> 當下領著這彥廬便直奔聚義廳而去,到得聚義廳中,,正巧碰到那阮氏三雄上山投奔,。
朱元璋當即介紹了一下彼此,隨后聽聞那彥廬所言,,頓時兩眼一瞪,,怒道:“咱平生最為痛恨那貪官污吏、鄉(xiāng)紳惡霸,,既如此,,咱這第一票買賣便尋那彥西山即可?!?p> 這句話倒是真切的很,,朱元璋創(chuàng)立大明之前,可謂是吃盡了苦頭,,嘗盡了人間冷暖,,親眼目睹自己的親人活生生餓死在自己身邊,自己也被逼無奈成了乞丐,。
何況朱元璋的對手方國珍跟張士誠可都是商人出身,,張士誠在江浙一帶自稱吳王,因其為人慷慨仗義,,在百姓之中有很高的威望即便后來朱元璋打敗了陳友諒,,沿海地區(qū)的人們還是更中意張士誠,,對朱不屑一顧并且張士誠誓死不愿投降,朱元璋好說歹說,,最后張士誠來了個自縊,,士可殺不可辱。
方國珍呢,,看看朱元璋對他的評價:“方國珍魚鹽負販,,呰窳偷生,觀望從違,,志懷首鼠,。”這個人就是一會兒降元一會兒反元,,一會兒降朱一會兒反朱,,十分不講信用
很迷!
讓朱元璋對浙東人們的印象就很差,因此朱元璋在開國后,,在其他地區(qū)都輕徭薄賦,、免租稅的情況下,卻獨對江浙百姓加重稅,。
豈料朱貴聞言卻是嘆息道:“好叫哥哥知曉,,聽聞哥哥想下山做上幾筆買賣,小弟原想讓哥哥尋那過往客商便可,,但自知哥哥俠義心腸,,如今梁山要替天行道為民除害,自是不會做這等強盜行徑,。”
“但又聽聞哥哥想打梁山周遭村莊的主意,,小弟本十分擔憂,,正要勸哥哥避開梁山周遭村落?!?p> “皆因那些村落跟咱梁山多少都有些牽連,,這逢年過節(jié)得也都會孝敬一二。但既是尋那西侯莊保正彥西山,,小弟便一百個贊同了,。”
朱元璋看過原著,,自是知道朱貴所指,,俗話說兔子不吃窩邊草,這梁山自從王亂占山為王后,,那四周村落便自然選擇了破財免災,。
何況梁山本不從事生產(chǎn),,因此一些生活必需品,也十有八九都是靠著周遭村落半賣半送來維系的,。
朱元璋不明白的是,,這朱貴何故嘆息,不由皺眉問到:“既如此,,你又何故嘆氣,?”
見朱元璋問起,朱貴趕緊回到:“那西侯莊左右不過兩三百戶人,,鄉(xiāng)民田產(chǎn)卻十有八九都被那保正彥西山侵占,。除了欺男霸女強占田產(chǎn)外,那彥西山還組織了一批鄉(xiāng)勇,,宣揚跟咱梁山勢不兩立,。”
“雖然那西侯莊保正彥西山確實罪該萬死,,但小弟還是覺得哥哥頭回做買賣,,不如選個軟柿子的好?!?p> “那彥西山數(shù)年前不知從哪請來了兩個教頭,,又挑了一百多精壯鄉(xiāng)民,操練已久,。實不相瞞,,咱原先便打過那彥西山,只是卻鎩羽而歸,,不僅沒嘗到甜頭,,反而丟了夫人又賠兵,以至那彥西山更加不把咱梁山放在眼里,?!?p> 朱元璋聞言,卻是渾然不懼的點頭笑道:“軟柿子捏著多無趣,,要捏咱便挑硬茬子捏,,我意已決,便找那彥西山下手,!”
朱元璋一臉淡定的擺手,,制止了朱貴繼續(xù)說下去的念頭,心中卻是想著,,不過一兩百鄉(xiāng)勇罷了,,咱鄱陽湖大戰(zhàn)陳友諒的時候,二十萬打他六十萬,小破漁船對他船堅利炮,,還不是照樣贏了,?
那阮氏三雄聞言,自是喜上眉梢,,本就剛剛投奔梁山,,正需要建功立業(yè)的機會,岔子越硬,,他們?nèi)值艿墓谧匀辉酱?,因此對此也是毫無異議。
至于史文恭那就更不必說了,,區(qū)區(qū)一兩百鄉(xiāng)勇罷了,,他史文恭還未放在眼里。
眼見朱元璋下定決心,,眾人不由紛紛拜倒:“我等愿追隨哥哥萬死不辭,!”
“諸位快快請起,既然諸位都無異議了,,那此事便這么定了,。”朱元璋心情大好:“朱頭領也無需擔憂,,我自有分寸,,你且去準備一面杏黃大旗,上書四個大字‘替天行道’,?!?p> 作為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可謂是軍事天才,,因此只是打一個小小的西侯莊,,他自是毫無壓力。何況朱元璋的眼光,,豈是朱貴能夠比擬的,,那王倫吃癟,可不代表朱元璋也會吃癟,。
當年占領應天的朱元璋不甘心偏居一隅,便出兵打敗了自己的鄰居張士誠,,攻克了采石(地名),。當時張士誠不甘心失敗,時時想著能夠卷土重來,。同時在長江中上游的陳友諒也是迫不及待的想干掉朱元璋,,啃下應天這塊大肥肉。
當時的局勢可以說是劍拔弩張,,稍有不慎就會擦槍走火,,一個處理不好朱元璋的陣營可能就要被雙方人員打得灰飛煙滅,。
對于朱元璋陣營來說,雙面作戰(zhàn)顯然是不利的,,所以朱元璋手下的文臣武將紛紛表示,,既然已經(jīng)和張士誠開戰(zhàn),那就先打張士誠,,等張士誠打敗之后再回過頭來對付陳友諒,。
但是朱元璋并沒有這么想,他說了一句大家都意料不到的話:張士誠是一個器局狹隘的人,,喜歡偏安一隅,。如果不打他他可能也不會打我們,但是陳友諒性情驕縱,,是一個潛在的對手,,如果不先打他,他可能會在我們打張士誠的時候反咬我們一口,。到時候就會有我們受的,。
顯而易見,朱元璋力排眾議,,眼光獨到,,最終贏得了這場戰(zhàn)爭。
至于臨時扯起一面杏黃大旗,,則全是因為原著之中,,那宋江當了梁山大寨主后,也曾扯起這么一面杏黃大旗,。
也好叫梁山日后行事有個基本準則,,此番下山做買賣也算是師出有名。
對于宋朝,,朱元璋是很鄙夷的,,若是高球、蔡京,、楊戩等這種奸臣出現(xiàn)在大明,,怕是墳頭草已然三丈高了。
當下商議完畢,,朱元璋便帶著眾人給阮氏三雄接風洗塵,,自是免不了一頓大吃大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