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民心所向
曹昂知道,,歷史上這位太史慈之母也是為深明大義的母親。
她一手拉扯大了兒子,,而且從小教育兒子要知恩圖報,。
當初北海太守孔融對她頗為禮遇,所以后來北??け粐?,她便勸兒子應當出手相救。
后來太史慈救了孔融,,可又發(fā)現(xiàn)孔融名氣雖大,,卻不是什么亂世明主。
又是這位老夫人勸兒子,,既然已經報了孔融大恩,,自可隨心前去建功立業(yè)。
在華夏史書上留下事跡的女人本就不多,,像這樣人間清醒的母親更是屈指可數(shù),。
曹昂也規(guī)規(guī)矩矩的還禮道:“見過老夫人?!?p> 太史公一邊提水一邊道:“阿嫂,,你就是太固執(zhí)了,主公早就說讓你去塢堡居住,,早晚都有人伺候,,你何必固執(zhí)的住在這里?”
老夫人平靜的道:“你家主公能把老身接來照料,,老身已經很感激了,,哪能再去添麻煩?
你帶小郎君先坐,,老身去給你們沏茶,。”
“我只是閑來無事過來看看,,不用客氣,,”曹昂把禮物放下道。
“不客氣,,”老夫人依然去沏了茶,,這才在旁邊坐下,。
曹昂隨意打量了一下,這農家院被收拾的整整齊齊,,利落無比,,可見這老夫人真是勤快。
而且說話時落落大方,,氣場很足,,絲毫沒有普通人見他那種低人一等的架勢。
“不知小郎君未來有什么打算,?”老夫人坐下之后,,看似漫不經心的聊起了家常。
曹昂知道對方這是在問自己的志向了,。
既然太史慈能說出“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這樣的豪言壯語,,自然離不開從小母親的教誨,。
他舒一口氣道:“如今我既然主政一亭,便需為亭內百姓謀福祉,。
若將來能主政一縣,,便為一縣百姓謀福祉。
若能主政一國,、甚至天下,,那便為天下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后已,?!?p> “小郎君年紀輕輕,竟是心懷天下么,?”老夫人微微點頭,,贊賞道:“好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老身雖一介女流,,見識短淺,但也佩服胸懷大志之人,?!?p> “老夫人過譽了,我雖有為民之心,,奈何手里無人可用,,此最為憂心之事。”
“小郎君談吐不凡,,志向遠大,,有識之士自會紛紛來投,不用過于擔心,?!?p> 曹昂見老夫人說話竟是滴水不漏,絲毫不肯松口,,只得無奈的搖了搖頭,,又閑聊了幾句便告退了。
不過老夫人卻給太史公使個眼色,,讓太史公留下。
待曹昂走后,,太史公急道:“阿嫂,,你在擔心什么,為什么不肯提子義之事,?”
老夫人早就知道曹昂如此厚待與她,,自然是沖著她的兒子。
她嘆口氣道:“子義義氣深重,,我給他選擇主公,,他必會以死相報,所以我不能輕易為他擇主啊,?!?p> “可是我家主公是值得以死相報的?!?p> “你見過哪個十五六歲的少年,,能真正的胸懷天下?這只不過是說說而已,,小叔,,你也要慎重啊?!?p> “阿嫂,,這位小郎君真的不一樣?!?p> “有哪里不一樣,?他說要為百姓謀福祉,那我問你,,他在百姓心中口碑如何,?”
“阿嫂,你這些天是沒出過門吧?”
“我一介婦人,,閑來無事,,出門做什么?”
“這樣,,東南西北,,你任說一個方向?!?p> “那就北吧,,作甚?”
“阿嫂請隨我來,,我讓你去看看我家主公民心如何,。”
太史公不由分說把嫂子請上了一輛馬車,,然后一路向北,。
走了約有十來里路,來到了一個村落,。
一進到村子里,,就聽見四處都是咔噠咔噠的聲音。
太史公帶領老夫人隨便進了一戶人家,。
只見堂屋內有個三十來歲的年輕婦人正在織布,,邊上坐著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嫗,還有一個五六歲的女童,,手里拿著個風車呼呼呼的在院子里跑來跑去,。
一見太史公進來,那婦人連忙停下手中活計,,躬身施禮道:“奴家見過太史阿爺,。”
“一家人可能吃的飽,?”
“托主人洪福,,都能吃飽了?!?p> 太史老夫人感到詫異異常,,“你一個婦人,靠織布能養(yǎng)活一家人,?”
那婦人微微笑道:“這都是主人心地仁善,,照顧我們,要是沒有主人,,當初我們在荒原上早已經餓死了,,哪有今天這太平日子,。
所以妾身就算拼了命的織布,也無法報答主人萬一,?!?p> “竟是如此?”
隨即老夫人跟著太史公又隨便進了幾戶人家詢問,。
這些人都是得到曹昂的救治才活下來的百姓,,自然都對曹昂感恩戴德,心悅誠服,。
太史老夫人出來之后便連連點頭,,自言自語道:“年紀輕輕,就知道施恩于百姓,,的確難得,。”
太史公道:“當初我們這六萬多黑山軍眷屬,,困于荒原之上,,既無糧草,又無青壯,,只能等死。
正是主公把我們這些人救了下來,,并想辦法為我們四處籌糧,。
所以我們這陽里亭的數(shù)萬人,隨時隨地都肯為主公去死,,你說主公在百姓中口碑如何,?”
太史老夫人想了想道:“這位小郎君如此一心為民,莫非是寒門出身,?”
她也不是高門大姓家的女子,,雖然深明大義,但見識卻很普通,。
她只是聽說過,,寒門子弟在這個時代很難出頭。
“阿嫂說什么呢,?”
太史公苦笑不得道:“主公阿父乃是這東郡太守,,主公的祖父做過大漢太尉,怎能算寒門,?
再說,,你見過哪家寒門子弟,這個年紀便能執(zhí)掌一亭的,?”
“那倒也是,,”太史老夫人失笑道:“小叔,我給你說個地方,你馬上寫封信給子義送去,,讓他趕緊回來,。”
“你肯讓子義前來了,?”
太史老夫人嘆息道:“像這樣的少年郎,,家世顯赫,又能知道善待百姓,,收取民心,,而且志向遠大,將來必成大器,。
我為子義擇取這樣的主公,,也不算坑害了兒子?!?p> “阿嫂,,你早就該如此了,”太史公欣喜的笑道,。
“小叔,,我看這么多婦人都在織布,你也給我弄一臺織機,,讓我也靠雙手養(yǎng)活自己吧,。”
“阿嫂,,有我在這里,,哪用得著你動手,再說將來子義來了,,更不忍心看你操勞,。”
“我還沒到七老八十,,還不用別人照料,,”老夫人固執(zhí)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