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 人美心善
賣海物的男人幾乎是感激涕零的送走了姜家兄妹,本來這些東西就難賣,,蛤蜊價賤,海參難得,,但許多人并不識貨,,他都做好了長期蹲守的準備了。
沒成想,,今天遇到這么個人美心善的姑娘,。
姜嫻不僅買了,還跟他約定好,,半年后再來收,,這種品相的海參有多少收多少。
買完了海物,,姜嫻就花了快五十了,,主要貴的還是那些海參,,不過對此,姜建海雖然咂舌,,但沒說啥,。
這錢都是胖丫兒自己掙的,她愛怎么花都可以,,不過換成是他自己,,他肯定不能這么花。
除卻海參,,姜嫻已經盤算著,,她記得姜家最會做辣菜的是自家媽,,明天必須讓她媽把那些蛤蜊肉爆炒了,記憶深處,,原身似乎嗜辣的很,,她恰好對辣椒挺好奇的。
姜嫻擅長做點心羹湯,,對于做飯做菜其實并不拿手,,畢竟若是她真的做了寵妃,下廚是用來討男人歡心的,,會做個點心盡夠了,。
不會沒關系,她媽會她還愁沒好吃的吃,?
此后,,就見到一個賣苞谷渣子的,這東西家里多的是,,姜家兄妹可不稀罕,,倒是這買家不知是不是看到剛剛姜家兄妹的大方了,似乎很不想錯過這兩個大主顧,。
她連忙拉住姜嫻:“姑娘,要布嗎,?還有雞蛋,?”
姜嫻看看那大娘,衣服洗的發(fā)白,,胳膊肘和衣服的前襟處都有布丁,,不過看起來很整潔,,她的臉白凈溫和,不過,,手指節(jié)粗大,,一看就是做了很多勞動的勤勞婦女,甚至身上還帶著淡淡的藥味,。
她眼神希翼的盯著姜嫻,。
姜嫻咽下到嘴的拒絕,說道:“在哪里,?大娘可以給我看看嗎,?”
姜嫻知道,一般情況下,,普通人家織出來的都是土布,,土布灰暗,粗糙,,厚重,,穿起來很不服帖,也不好看,。
只能做做被面,,倒是可行。
不過這個大娘看起來不容易,,要是她沒看錯,,家里估計還有喝藥的病人,姜嫻答應下來,,就想著,,甭管大娘布織成什么樣,買了就是,。
反正她現在有錢,。
姜嫻也不知道自己為啥突發(fā)善心,可能自她越來越融入姜家后,,她的心便越來越柔軟了,。
而神奇的是,她竟然不排斥自己這般變化,。
翁大娘沒想到這女娃真的是人美心善,,這兩孩子太耀眼,她就是剛剛看到兩人空手經過這兒,,又提著一袋東西回來了,,所以心知兩人是買了什么東西。
她心說,,這兩孩子身上應該有錢,,于是上前兜售糧食,,她不太會做這事,要不是老頭子病了,,吃了太多藥,,實在有些拮據,她也不會鋌而走險,,干這事的,。
可惜,孩子們對她的糧食不感興趣,。
她一急,,就想到家里還有哪些可以賣的東西……
翁大娘一路領著兩人回家看布,有些惴惴不安,,她是不是太草率了,,第一次見面,就把人領家里去了,?
姜嫻自然看出大娘的忐忑,,她不著痕跡的笑著跟大娘閑話,三言兩語,,就讓大娘有些放松下來,。
這么一會兒,三人都到了,。
姜嫻看了看,,就是一處小院,黑瓦黛磚,,粉刷成白色的墻面,,很整齊。
姜嫻迅速看了一眼院子,,角落果然放了個藥爐,,廊檐下,還有一臺織布機,,上面有織了一半的布,。
翁大娘請兩人坐一坐,姜嫻兩人都客氣的表示不用坐了,,就站在院子里等著,。
翁大娘也沒說什么,匆匆回屋拿布,。
姜嫻倒是聽見屋子東側房間有個蒼老氣虛的聲音傳來,,氣若游絲的,好像是在問:外面是誰。
翁大娘小聲說了兩句,,就帶著布出來了。
姜嫻低頭看布,,倒是有點驚訝:“大娘,,您這布不錯啊?!?p> 這布,,比土布鮮亮很多,花紋選的是紅色的斜織格紋,。
做裙子,,做衣服,都是好看的,。
最關鍵的是,,它比土布要柔軟,輕薄一些,,就是貼身穿,,姜嫻覺得也使得。
翁大娘心中一喜:“是嗎,?我退休前是紡織廠女工,,織了一輩子的布了呢?!?p> 織好的布,,可以送回廠里,廠里會回購,,不過價錢,,實在不高。
姜嫻瞟了一眼織了一半的布,,她好像在其中除了看到了棉線,,還有細麻,甚至還混雜著絲,。
可見想要織出這么一批布,,需要花費多少心思。
她笑著問翁大娘:“大娘,,這怎么賣,?我這一匹都要了,還有沒有多余的,?”
翁大娘臉上的激動之色不是假的,,她都要激動的說不出話來了,連連點頭如搗蒜:
“有的有的,還有一匹白色,,一匹藍布,。”
說著,,她又沖進屋,,顯然是拿布去了。
沒一會兒,,她又抱了兩匹布出來,,姜嫻翻看了一下,果然跟之前第一批紅格子的,,布料一致,。
于是,姜嫻爽快的應了:“三匹我都要了,,多少錢,,大娘!”
翁大娘卻有些卡殼了,,她想了想:“你看呢,,廠里收購回去的話是兩毛五一尺并半尺布票?!?p> 不過實際上,,翁大娘賺不了多少錢,因為她還要從廠里拿棉線,、絲線,、麻線等,這還是拜托了人,,她手藝也是真好,,才得的好活計呢。
姜嫻想到供銷社的布,,花色艷麗,,布質卻遠不及翁大娘的,就那些布,,一尺四毛五,,并一尺布票……
一匹布四丈,大約四十尺,,三匹就是一百二十尺,。
姜嫻抬眼看了翁大娘一眼,詢問:“大娘,,你看我給你六毛一尺怎么樣,?不過我沒有布票……”
翁大娘驚訝極了,她大約沒料到姜嫻出這么高的價錢:“這這這……其實五毛一尺就很好了?!?p> 姜嫻拉了拉翁大娘的手:“大娘手藝好,,以后有機會我還要來買布呢,下回我登門,,大娘可別把我拒之門外就行了,。”
又道:“瞧著大爺好像身體不好,,我雖然年紀小,不過我二伯父是鄉(xiāng)里有名的赤腳醫(yī)生,,如果方便,,我可以進去幫忙看看?!?p> 翁大娘這回是真的驚訝了:“你二伯父是誰?。俊?p> 姜嫻報了姜二伯父的名字,,翁大娘臉上閃過恍然,,宛若看到救世主一樣:
“原來是姜大夫家的孩子?怎么不早說,,你看我……還賣東西賣到你們面前……”
她拉著姜嫻立刻絮叨起來:
“前年請姜大夫看了一回,,好了很多,但后來,,老頭子被……就不好了,,后來一直在家,也撈不著機會再去找姜大夫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