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江陵之事處置妥當(dāng),蔡瑜命甘寧領(lǐng)一萬步兵,,與桓階,、董昭同去長沙。
其后,,蔡瑜任龐德,、徐晃二人為中郎將,令龐德去夷陵,,掌城中五千兵馬,,司夷陵防務(wù),令徐晃領(lǐng)兵五千,,據(jù)守枝江,,又傳令霍峻,叫其領(lǐng)部將前來江陵,。
幾人走后,,江陵城中連同降卒,尚有三萬余人可用,,已然足矣,。
待霍峻抵至,蔡瑜令其整軍,,法正暫領(lǐng)軍祭酒之職,,以求盡快使降卒歸心。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且說,當(dāng)日蔡瑜于兩軍陣前所宣讀之檄文,,已被人傳至襄陽,。
劉表得聞,臉色登時(shí)鐵青,,氣急攻心,,幾欲昏厥,忙叫賓客王粲代書一篇自白文,,示之于眾,,以表明心跡,,挽回些許名聲。
尚未待劉表緩過氣來,,不幾日,,張虎、陳生又?jǐn)w襄陽,,一萬江夏兵,,只余小半。
自二人口中,,劉表得知張羨反叛,,江陵已失,龐季,、王威已死,,頓時(shí)恍如晴天霹靂當(dāng)頭一擊,不敢置信,。
待問明詳情,,劉表一腔怒火無處發(fā)泄,當(dāng)即下令,,以畏戰(zhàn)之罪,,將張虎、陳生二人斬殺,。
可笑張虎,、陳生本以為得歸襄陽,總算逃得一命,,不想?yún)s又死在劉表手中,。
斬罷二人,,劉表有心派兵去攻殺張羨,,無奈有江陵阻隔,無力為之,。
思來想去,,劉表只得派人南下,傳信與武陵太守金旋,,叫其慎重行事,,務(wù)必保住武陵不失,又命零陵太守劉度,、桂陽太守趙范二人厲兵秣馬,,伺機(jī)攻取長沙,若能取下張羨首級(jí),,定有厚賞,。
其后,劉表著人去江陵探聽劉闔、韓純之生死,。
劉闔深得劉表信重,,其此去江陵,雖惹劉表不快,,劉表卻知其忠義,。
而韓純乃名士,出身名門,,于荊州德高望重,,于劉表而言,亦是舉足輕重之人,。
又過幾日,,江陵處傳來消息,言道劉闔已死,,韓純雖未歸降,,卻得蔡瑜厚待。
劉表得知,,心中不由起疑:
“若韓純果真不愿降,,當(dāng)死才是。
今其非但未死,,反得蔡瑜厚待,,莫非是因顧忌家小,才有意混淆視聽,,實(shí)則已然暗降,?”
思及此處,劉表立時(shí)下令,,命人將韓暨及韓氏諸人盡皆遷入襄陽城中,,又對(duì)外宣稱,此舉乃是因韓純功高,,為護(hù)其家小而為之,。
蔡瑜聞?dòng)崳ろn純,,并未多言,,只將此事相告,便告辭離去,。
待蔡瑜走后,,韓純跌坐于堂中,胸中苦澀彌漫,,思緒之繁雜不足與外人道,。
南陽郡,。
張遼得知江陵已下,便不再逗留,,領(lǐng)軍重歸潼關(guān),。
自始至終,劉表未派一兵一卒前去迎戰(zhàn),。
長沙郡,,臨湘縣。
甘寧,、董昭,、桓階行走十余日,抵至臨湘,。
張羨聽聞桓階歸來,,甚是欣喜,趕忙出城相迎,。
見到張羨,,桓階行禮道:
“府君,如今江陵為蔡司空所得,,又有昭武將軍甘寧領(lǐng)兵來助,,四郡歸附之事已可行也?!?p> 張羨聽罷,,喜道:“此事早已箭在弦上,立時(shí)可為矣,?!?p> 說罷,又問道:“怎不見我兒張懌一同歸來,?”
桓階拱手道:“正要恭賀府君,,張公子此次立下大功,已被蔡司空留在身側(cè)聽用,,只待四郡之事功成,,兩功并賞,可謂前途無量也,。”
張羨登時(shí)大喜,,又一一見過甘寧,、董昭,引三人入城一敘,。
坐定罷,,張羨說道:
“劉表失江陵之事已在荊南四郡廣為流傳,,蔡司空攜大義而來,連克夷陵,、枝江,、江陵,三城成一線,,將荊州一分為二,,其勢(shì)已令劉表相形見絀。
再者,,蔡司空聲討劉表之檄文,,四郡之百姓人盡皆知,我命人暗察,,得知百姓對(duì)劉表所為甚是不齒,,多有不滿之言。
蔡司空多行仁政,,甚是愛民,,荊州百姓本就對(duì)其多有耳聞,又有如今之事,,四郡歸心已成定局,。”
桓階聞言,,笑道:“劉表又豈能與蔡司空相提并論,?百姓心中自有衡量?!?p> 張羨又道:
“江陵易主之事傳至,,我便命親信分別去武陵、零陵,、長沙三郡尋故舊,,約定響應(yīng)歸附蔡司空一事,眼下,,只待我傳信三郡,,一聲令下,此事便可發(fā)動(dòng),?!?p> 董昭聽罷,問道:“武陵,、零陵,、桂陽三郡太守如何?是否會(huì)對(duì)大事有不利之處,?”
張羨答道:
“武陵太守金旋頗受劉表信重,,只恐不會(huì)投效于蔡司空,。
不過,金旋性情狂妄自大,,而其人文才軍略卻俱是平平,,不足為慮。
零陵太守劉度,,曾任荊州刺史,,延熹五年(162),武陵蠻反叛,,劉度望風(fēng)而逃,,因此被朝廷罷黜,多年之后,,其又被拜為零陵太守,,實(shí)乃無膽鼠輩也。
桂陽太守趙范,,為人首鼠兩端,,無任事之能,不得人心,。
故此,,劉度、趙范二人絕無一戰(zhàn)之勇,,待見到大軍壓境時(shí),,或逃或降,別無他途,?!?p> 董昭聞言,微微頷首,,又問:
“主公曾言,,劉磐、黃忠統(tǒng)率五千兵馬屯于攸縣,,不知其戰(zhàn)力如何,?”
張羨眉頭輕蹙,說道:
“劉磐乃劉表從子,,對(duì)劉表之忠心自是不言而明,。
其人甚是驍勇,曾與孫策麾下將士數(shù)次交戰(zhàn),,勝多負(fù)少,,曾領(lǐng)兵北攻至豫章艾縣,頗有領(lǐng)兵之能,。
至于黃忠,,其名不顯,我只知此人被劉表任為中郎將,,隨劉磐鎮(zhèn)守攸縣,,頗有勇力,乃是猛將,?!?p> “哦?竟有兩位悍勇之人,?”甘寧自入堂中,,便不曾多言,聞此頓時(shí)來了興致,。
董昭知甘寧乃是見獵心喜,,憂其莽撞,遂諫言道:
“甘將軍切不可大意,,四郡歸附之事,,主公籌謀許久,萬不能有所閃失,,以致功敗垂成,。”
甘寧已非昔日魯莽少年,,董昭所言,,其自是知曉。
不過,,甘寧心知董昭出言警示,,乃是好意,便拱手道:
“請(qǐng)公仁安心,,我定會(huì)謹(jǐn)慎,,斷不會(huì)壞了大事?!?p> 這時(shí),,桓階說道:
“待四郡起事后,依張府君方才所言,,零陵,、桂陽二郡唾手可得,唯攸縣,、武陵定有一戰(zhàn),,尤以攸縣劉磐、黃忠最為緊要,。
故此,,以我之見,,甘將軍當(dāng)先行領(lǐng)軍,擊破劉,、黃之兵,,這般,或可攜勝勢(shì)以令零陵,、桂陽二郡傳檄而定,,不戰(zhàn)自勝。待二郡得下,,再攻武陵,。”
董昭亦道:“事不宜遲,,便請(qǐng)張府君即刻傳信于三郡,,舉兵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