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龍爭虎斗!
崇王英宗第六子朱見澤,,就藩汝寧,。
秀王、汝王,、衛(wèi)王、伊王、徽王廢除藩地,。
周王朱橚,太祖第五子,,藩地在開封,。
唐王朱桱,太祖第二十三子,,封地在南陽府,。
趙王朱高燧,成祖第三子,,藩地彰德府,。
鄭王朱瞻埈,仁宗第二子,,藩地鳳翔府,。
這就是河南的五位藩王,周王、鄭王,、唐王,、趙王、崇王,。
河南巡撫褚缺,,河南布政使、河南按察使,、河南都指揮使,、開封府知府等眾官員。
在開封府外的驛站,,迎接萬歷皇帝朱翊鈞的圣駕,。
“恭迎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翊鈞從龍攆上下來,,看著河南巡撫褚缺,。
“起來吧…”
“河南巡撫是誰?”
褚缺站起來說:“回圣上,,下臣就是河南巡撫,。”
“朕怎么見不到百姓,?”朱翊鈞有些生氣:“行宮明旨,,不要驚擾百姓,因?yàn)殡薜介_封,,這河南的百姓,,還不能正常走動嗎?”
“圣上,,百姓人流雜亂,,下臣有恐驚擾到圣駕?!?p> “糊涂,!”
朱翊鈞罵了褚缺一句,看著五位藩王,。
“諸位王爺,,朕還不知咱們怎么論,有爺爺輩還有叔叔輩,?!?p> “陳矩!”
“奴婢在!”
“為了不驚擾百姓,,咱們就不進(jìn)城了,。”
“就在外面安營扎寨,,先把朕的行宮扎起來,,一個(gè)時(shí)辰后,朕請河南的藩王們,,在朕的行宮喝茶,。”
“遵旨,!”
褚缺看著萬歷皇帝,,他想請旨讓萬歷皇帝到城里,開封府城里的行宮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
“圣上,,圣駕到河南,行宮已經(jīng)準(zhǔn)備妥當(dāng),?!?p> “不進(jìn)城了,就在開封休息兩天,,明天下午賞賜當(dāng)?shù)乩先硕Y品,,你們?nèi)?zhǔn)備吧?!?p> “遵旨,!”
周王朱在鋌說:“陛下不去他們準(zhǔn)備的行宮,可到小王的府里休息,,這荒郊野嶺,,陛下萬金之體,,不太妥當(dāng),。”
“不了,,就這挺好,。”
“對了,,周王,,咱們兩個(gè)怎么論?”
朱在鋌說:“陛下是圣上,,小王是臣子,。”
“君是君,臣是臣,,咱們宗室?guī)еH,。”
“陛下和我是平輩,?!?p> “你年紀(jì)比朕大,朕要叫你哥,?!?p> “鄭王呢?”
朱鼐鉉看鄭王朱厚烷臉色不太好看,,可能鄭王不敢說,。
他嘴巴大,說道:“陛下比鄭王小兩輩,,鄭王和世宗皇帝一輩,。”
“朕要叫你爺爺了,?!敝祚粹x哈哈大笑。
他這么說,,嚇的鄭王朱厚烷還有鄭王世子們,,全都跪在地上。
“陛下不要折煞小王,?!?p> “哎,朕說了,,君是君,,親是親?!?p> “有外人時(shí),,朕是你們的陛下,沒外人時(shí),,朕就是你們的后輩或者長輩,。”
“天地君親師,,讀書人還要三綱五常,,不能亂了輩分?!?p> “這里沒有比鄭王輩大的吧,?”
眾王搖搖頭,,這里屬朱厚烷輩分大,他和嘉靖皇帝一輩,。
“等會到行宮,,鄭王坐朕旁邊,這也是長幼有序,?!?p> 不到一個(gè)時(shí)辰,行宮扎好,,朱翊鈞坐在上坐,,看著八位親王,十幾位郡王,,還有世子等等幾十人,。
“自大明建國,到萬歷八年,,除了洪武時(shí)有這么多藩王聚集,,剩下就是朕了,你們說,,朕是不是福氣不?。俊?p> 朱鼐鉉就是萬歷皇帝的跟屁蟲,,他笑著說:“陛下南巡,,到南京藩王更多,陛下到時(shí)遠(yuǎn)超太祖,?!?p> 鄭王、周王他們看著朱鼐鉉,。
朱翊鈞說:“朕已經(jīng)給各地藩王諭旨,,讓他們到南京見駕,這第一就是祭祀太祖孝陵,,這第二就是大伙聊一聊,,朕有很多話,想對你們說,?!?p> “到時(shí)咱們宗室坐一起,,痛痛快快聊上幾天,!”
“河南今年怎么樣?山西今年開春大旱,,還有瘟疫,,朕還借了你們八十萬石糧,。”
“這次南巡,,朕欠的糧食不少,,山西三位藩王七十萬石,河南五位藩王八十萬石,?!?p> 朱厚烷說:“河南去年收成還好,今年開春也有些旱,,不過要比山西好很多,。”
“不過百姓賦稅加重,,巡撫,、布政使報(bào)喜不報(bào)憂?!?p> “這也不能說他們做錯了,,人都喜歡聽好話,壞話都不太喜歡聽,?!?p> “朕想重設(shè)宗人府,鄭王的輩分高,,能服眾,,宗人府的宗正令五年更換一次,這次南巡回京,,鄭王還有世子,,跟著朕回京?!?p> “不知你們愿意不,?”
“宗室都由禮部以及地方官管,陛下這么做,,與他們商議沒,?”
朱翊鈞喝口茶,他看著眾位藩王說:“商議不出結(jié)果,,一哭二鬧三叩闕,。”
“禮部管理藩王,,他們也有油水,,實(shí)不相瞞,地方官員給眾位親王的祿米折銀還行,,大部分宗室苦不堪言,?!?p> “嘉靖年山西、陜西的宗室就鬧出不少事,,朝廷的稅收,,一年比一年減少,百姓一年比一年苦,,再讓官員任性妄為的管理大明,,不出五十年,這大明江山要亡在大明官員手中,?!?p> 趙王說道:“陛下,有這么嚴(yán)重嗎,?”
沈王朱珵堯說:“很嚴(yán)重,,此時(shí)大明百姓快吃不起鹽,一斤鹽兩錢銀子,,一戶五口之家,,一年光吃鹽就四兩多,百姓一年收入十三兩多,,還要繳納六兩銀子的各種攤派,、雜稅、徭役,、賦稅,,這么一算,百姓辛辛苦苦一年,,剩不下錢,。”
“可是百姓要生病,,還有婚喪嫁娶,,要是趕上年頭不好,遇到大旱或者水災(zāi),,就要餓肚子,,要不然就要欠債?!?p> “這一路陛下和我們談,,一直這么下去,五十年時(shí)間,,大明就要亡,。”
眾位藩王還沒想這些事,,他們也不希望大明亡,,他們都是既得利益者,要維持大明江山永固,。
“太祖幼年的生活,,恐怕已經(jīng)壓在此時(shí)百姓的頭上,大明初年定正稅三十稅一,,歷朝歷代最少,,可是有雜役差事,張居正搞一條鞭法,?!?p> “朕年幼時(shí)說話不管用,只能任由他們搞,,外朝有張居正,,還有馮保這個(gè)狗奴才,串通張居正,?!?p> “可是這些年,大明讓他們搞成什么樣,?”
“增加朝廷一點(diǎn)稅收,,百姓要付出十倍,現(xiàn)在火耗錢少則一成,,多則兩成,。”
鄭王世子朱載堉問:“這個(gè)火耗是什么,?”
晉王朱敏淳說:“以前征收實(shí)物稅,,現(xiàn)在各地征收白銀,百姓手中沒有白銀,,那么他們就要賤賣糧食,,從糧商或者地主手中換白銀?!?p> “原本兩石糧食一兩白銀,,百姓賣糧食,就賣一兩銀子三石糧食,,這就比以前多交一石糧食,。”
“這還不算過分,,更過分的就是各地官府搞出的火耗,,這火耗就是把散碎銀子熔煉成十兩、二十兩,、五十兩一個(gè)的銀錠,,官府說熔煉銀錠時(shí)有損耗,。”
“這里的損耗,,就由百姓付出,,原本需要繳納五兩白銀賦稅,加上火耗就要繳納六兩銀子,?!?p> “這百姓賤賣糧食,火耗,,各部,、各省、各府,、各縣攤派,,這百姓負(fù)擔(dān)比洪武、永樂時(shí)多了幾倍,?!?p> “陛下說洪武時(shí)大明百姓六千萬,陛下算了一下,,此時(shí)大明百姓有一萬萬五千萬,,比洪武時(shí)多九千萬?!?p> “這多出來的九千萬,,就是各地的隱戶,還有各地流民,?!?p> “咱們各地藩王府有隱戶,隱戶最多就是士紳,、地主,、商人家里?!?p> “要是遇到連續(xù)大災(zāi)之年,,元末的光景,就會在大明重現(xiàn),,會出現(xiàn)無數(shù)個(gè)太祖這樣的人物,。”
“唉…??!”
“唉…!!,!”
鄭王朱厚烷年齡大,,聽到他們說,也感覺目前形式嚴(yán)峻,。
唐王問:“陛下有何打算,?”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p> 朱翊鈞站起來看著眾位藩王:“太祖當(dāng)初要是有幾畝地,,能吃飽飯,,安能創(chuàng)建這大明江山?!?p> “眾位藩王,,歷朝歷代滅亡,下場最慘的就是宗室,,居安思危,,朕希望你們懂這個(gè)理,不要被眼前的蠅頭小利蒙蔽,?!?p> “南京祭祀太祖孝陵后,朕要與眾位藩王商談,,如果大明真有滅亡這一天,,我大明宗室如何生存?”
“按起葫蘆,,起個(gè)瓢,,百姓吃不飽飯,人是殺不光的,,大明萬萬人,,軍隊(duì)才有幾人,唐朝的安史之亂,,宋朝的靖康之恥,,距我們可都不遠(yuǎn)?!?p> “安祿山和史思明在河北,,人們可是叫他們二人是圣人?!?p> “百姓吃不飽飯不行,,想要江山永固,文官、武將已經(jīng)指望不上,?!?p> “歷朝歷代只有換皇帝,沒有換縣令的,,宗室下場最慘,!”
“文官、武將可以投降新朝,,朕希望你們懂這個(gè)道理,,此時(shí)大明的官員,都想著自己的家族,,他們可不想大明江山,。”
“這些鹽的利潤,,大部分都被朝中的閣老,,尚書、侍郎,、巡撫,、布政使、知府拿去,,他們可不管百姓死活,。”
朱厚烷嘆口氣:“陛下,,小王懂了,,這宗人府必須重設(shè),必須要限制文官,、武將的力量,,再讓他們這么搞,大明就被他們搞亡了,!”
“這個(gè)宗正令的差事,,小王當(dāng)了,這張居正沒什么好心,,為了把持朝政,,苦了天下百姓!”
“朝政的事,,宗人府不要摻合,,大明此時(shí)就像六、七十歲的老人,,猛藥當(dāng)時(shí)就完,?!?p> “要溫補(bǔ)之藥,一點(diǎn)一點(diǎn)的喂養(yǎng),,急切不可,,鹽這事,與張居正無關(guān),,朕準(zhǔn)備新開幾個(gè)鹽場,,各地藩王都有份,必須要限制鹽價(jià),,不然百姓吃不起鹽,。”
宗室進(jìn)場,,這鹽的爭奪,,必然會有一番爭斗!
龍爭虎斗,,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