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考試為什么難,?從考試內(nèi)容可以一窺全豹:
內(nèi)場考試,,童試相對簡單;鄉(xiāng)試及以后,,貼經(jīng),、墨義、策論,,命題出自武經(jīng)七書,、四書,涉及軍事知識,、時務、邊防,、法律條令等方面,,對才略的要求極高;
外場考試,,分騎射,、步射、開弓,、舞刀,、舉石;
騎射使用3力的騎弓,,考生在約200步長的馬道上策馬奔騰三次,,每次射3箭,,共發(fā)9箭,中靶3箭合格,,否則淘汰,。
步射使用5力的硬弓,考生像奧運射箭選手一樣立姿射箭,,靶子高約2米,,寬約1.5米,距離約50米,,射6箭中2箭合格,,否則淘汰。
?。ㄗⅲ?力約等于10斤)
開弓,,需開滿三次,弓分三個檔次:8,、10,、12力,超出12力以上更好,,但一般來說開18力的弓就是極限了,。
開8力弓什么概念?一個直觀的印象:必須能單手拎起后世近100斤的重物才能開動8力的弓,。
舞刀,,所用之刀分三個檔次:80斤、100斤,、120斤,。要求考生不但拿得起,還要前后舞動,,舞出刀花,。
舉石,即一塊長方形大石塊,,兩側(cè)有孔來提取,,石分三檔:200斤、250斤,、300斤,。要求將大石提至胸腹之間,再將大石底部亮出來“獻印”,。
由此可見,,本朝武科選拔出來的人才,既是大力士,,又是文武雙全之輩,。
四月下旬,,府試一過,武科府試正式開始,,主考官自然是大名鼎鼎的賈雨村,,副考官是中都(金陵)留守司下轄的某個衛(wèi)所的指揮僉事。
內(nèi)場的考場沿用文科府試的考場,,外場的考場設在衛(wèi)所的校場,;過程和文科府試的過程基本一致,不多贅述,。
放榜之日,,可能由于賈雨村的關系,和縣試相比,,名次前進了兩名,,名列第七;又被請入府衙打了好一陣官腔,,惹得其余武考生又是羨慕又是嫉妒的,。
賈圭自己有幾斤幾兩心里清楚,因為習武場所的限制,,騎射是他的劣勢,,如果在其他府參加府試,不一定能進入前十,。
張桓,、李塱兩人也過了。
……
府試之后,,是提學官主持的院試,,指揮使會同監(jiān)考。
各府院試的時間并不一致,,因為院試是由提學官巡回一個省,,江寧府是南直隸的首府,往往有優(yōu)先考試之權,。
考試持續(xù)六天,,第一天內(nèi)場,第二天,、第三天是閱卷和放榜的時間,第四天騎射,,第五天步射,、開弓,第六天舞刀,、舉石,。
作保,、互結、親供和文科基本相同,,擔任武童生教習的千戶,、團練使開明具結,提學官審核,。
卯時,,江寧縣、上元縣,、句容縣,、六闔縣、江浦縣,、灤水縣,、灤陽縣、高淳縣的武童生在各自教習千戶的帶領下,,趕至府學附近的下江考棚,,按照地域排隊。
隊伍間自有柵欄隔離,,柵欄外則是身披明晃晃鎧甲的衛(wèi)士,,三步一哨、五步一崗,,秩序井然,,目光犀利。
天色將明,,殘月沉沉,,燈火忽明忽暗,朝天宮,、江南貢院,、大報恩寺等龐大古樸的建筑群若隱若現(xiàn),仿佛披了一層神秘的外衣,。
“江寧縣武童賈圭,,武生季衡保!”
考棚入口區(qū)域有人應和:“學生季衡保,!”
張桓,、李塱也由季衡作保。
本朝武科舉承襲明朝,,制度基本完善,,唯一的缺陷是沒有設立與之對應的地方武學。凡考中武秀才者,通常會被分派至當?shù)氐那羲蛘邎F練組織,,由千戶,、團練使擔任教習,教授軍事理論,、排兵布陣,、火器之術。
當然,,神京設有“京衛(wèi)武學”,,初創(chuàng)之時,地位等同國子監(jiān),,但隨著勛貴的沒落和江南士大夫的崛起,,逐漸淪為雞肋。
除此之外,,和文科的眾多書院一樣,,武科亦有大量的私學,通常和江湖門派掛鉤,;神京最著名的私立武學,,當屬前任北靜郡王水無視(水溶之父)創(chuàng)立的“護龍山莊”,傳聞山莊擁有天,、地,、玄、黃四大密探,,分別是天字第一號段海角,、地字第一號西門一刀、玄字第一號上官梓棠,、黃字第一號成曲直,,神出鬼沒,武功高絕,。
看著衛(wèi)士搜查賈圭的考籃,、衣褲,直至脫掉鞋襪,,季衡心道:如果考過,,那就是十三歲的武秀才,又一個天才橫空出世,。雖然沒有打破十一歲考中武秀才的記錄,,但足以令世人震驚了……
考試內(nèi)容是貼經(jīng)、墨義,。
貼經(jīng),,即從要求背誦的經(jīng)書中,挑出一些來,進行默寫,、填空。這是考察考生的基本功,,該記該背的知識有沒有掌握,。
這些經(jīng)書,包括武經(jīng)七書,、四書,,到太上皇時,因火器不斷發(fā)展,,遂增加了民族英雄戚繼光的兩部著作:《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因此,要求背誦的內(nèi)容不比文科少,。
墨義,,即圍繞經(jīng)義及注釋所出的簡單問答題,院試一般問義二十道,,鄉(xiāng)試問義三十道,,會試問義五十道。
時間如流星趕月,,稍縱即逝,。
從考棚出來時,張桓,、李塱兩人怏怏不樂,,情緒低落,看樣子是“大意了”,。
張桓道:“或問:祖宗自設官軍至今,,操練百年矣,比子之操一二年者,,孰為習士,?官軍亦有陣法,場中演習而皆不裨時用,,何也,?”
賈圭道:“戚公不是講解很清楚么?‘今所學所習,,通是一個虛套,,其臨陣的真法真令真營真藝,原無一字相合,;及其臨陣,,又出一番新法令,卻與平日耳目聞見無一相同,如此就操一千年,,便有何用,?’”
張桓無話可說。
第三日放榜,,張桓,、李塱果然榜上無名,兩人心灰意冷,,黯然離去,。至此,最初結保的五人,,到現(xiàn)在只剩下賈圭一人,。
外場考試,兵刃分上,、中,、下三等;技藝也分上,、中,、下三等。
什么意思呢,?以騎射為例,,選3力弓為下,選5力弓為中,,選7力弓為上,;共發(fā)9箭,中3,、4箭為下,,中5、6,、7箭為中,,中8、9箭為上,。
賈圭騎射選3力弓,,中5箭,成績是“下中”,。
步射,、開弓、舞刀,、舉石,,成績分別是中中,、中上、中中,、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