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雖然被免官,,但并沒有閑著。
這段時間他一直在研究伐陳之策,。
他早已看出,攻打陳朝是遲早的事,,而他是一個能臣,,凡事得想在陛下前面,這樣才能有重新啟用的機會,。
而且他得知消息,,信州總管府總管一職空缺已經(jīng)有一段時日了。
信州總管府,,是大隋的一級行政區(qū),,轄境包括今天重慶直轄市全境、湖北西部,、四川東部,。
信州居長江上游,如果伐陳,,這里必將成為軍事要地,。
此前楊安硬闖楊素府邸搶人,楊素認為自己是受害方,,按照隨文帝的處事風(fēng)格,,就算不處罰楊安,也一定會在其他方面,,給他一個補償,。
他甚至認為這個信州總管,之所以遲遲不補缺,,就是隋文帝有意留給他的,。
最近幾天,他研究的目標已經(jīng)轉(zhuǎn)移到信州,,籌劃著如何在信州備戰(zhàn),,做好伐陳戰(zhàn)爭的前期準備。
這樣,,等陛下找他商討伐陳之策時,,他便能胸有百萬兵,不負陛下所望,。
只是意料之外的是,,連日來,陛下再也沒有找他去商討伐陳之策,。
最后楊素實在坐不住了,,在大臣們早朝過后,他主動找隋文帝并獻上自己的伐陳之策,。
不出楊素所料,,陛下對他的伐陳之策大為贊賞,,夸贊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將才,就差當場沒有封他為信州總管,。
能得到陛下的贊賞,,楊素內(nèi)心很激動,認為重新被啟用已是板上釘釘,,信心滿滿地向隋文帝告辭而去,。
楊素回到府中后,接下來只做兩件事:品茶和等待,,等隋文帝對他的重新啟用,。以他對隋文帝的了解,信州總管已是囊中之物,。
但楊素左等右等,,一直沒有等到隋文帝的圣旨。但他并不著急,,只要隋文帝想伐陳,,他就一定會被重用。
這天上午,,楊素又在府中品茶的時候,,張權(quán)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老爺,,打探到消息了……”
“慌什么,!”楊素最見不得下手慌張失措,沉聲喝道,,“慢慢說,,都什么消息?”
“皇上下了一道圣旨……”張權(quán)欲言又止,。
“圣旨都說什么了,,”楊素端坐不動,“快說,!”
“圣旨……圣旨是送到太子?xùn)|宮的,”張權(quán)低著頭不敢看楊素,。
“難道太子又犯事了,?”楊素臉上浮現(xiàn)一絲譏笑,若是太子犯錯,,那可是大好事,。
“不是太子犯事,”張權(quán)終于說句囫圇話,,“是太子少師被封為信州總管了,?!?p> “什么?”楊素手中的茶杯掉到地上,,摔得四分五裂,。
半晌,楊素瞪著血紅的雙眼,,從嗓子眼里擠出來幾個字:“豎子楊安,!”
楊安在太子?xùn)|宮連著打了好幾個噴嚏,他當然不知道是因為有人在罵他,,還以為天氣變涼的緣故,。
開皇五年十月,楊安接到圣旨,,被隋文帝任命為信州總管府總管,,駐扎重慶東部的奉節(jié),負責(zé)經(jīng)營長江上游,。
楊安深知隋文帝的用意,,此前隋文帝問他伐陳之策,他便獻策要在長江上游大建舟船,,打造聲勢,。
所以楊安到任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造船,,第二件就是訓(xùn)練水軍,。
而且兩件事同時進行。
因為楊安不知道什么時候會開戰(zhàn),,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提前做好準備,。
楊安之前已經(jīng)對雙方的地形地勢及雙方優(yōu)劣做過分析:
陳朝在長江以南,隋朝在長江以北,,隋朝要南下攻陳必須渡江作戰(zhàn),。
而隋朝地處內(nèi)陸,極少水軍,;陳朝卻水戰(zhàn)頗多,,水軍經(jīng)驗豐富。
南陳也早已看出,,隋朝一直有入侵的意圖,,所以在長江沿岸的重要地點布防了大量水軍。
楊安有陸地上帶兵的經(jīng)驗,,對水戰(zhàn)卻是外行,。
在赴任之后的第一天,他再次對比雙方的力量發(fā)現(xiàn),,隋軍就算經(jīng)過訓(xùn)練能提高水戰(zhàn)的能力,,也無法跟習(xí)慣水戰(zhàn)的陳朝士兵相比,,所以沒有必勝的把握。
楊安決定另辟別徑,,嘗試從裝備上超過對方,。很快他就了解到,陳朝水軍多數(shù)是小船,,雖然輕便靈活,,但也有著致命的缺陷。
因為此時的造船技術(shù)還不夠完善,,使用的多是竹釘,、木釘聯(lián)結(jié),禁不起碰撞,,每年都會發(fā)生小船遇到暗礁被撞沉之事,。
楊安的腦海中忽然靈光一現(xiàn),頓時豁然開朗,,他立即改變當初定下的戰(zhàn)略:不僅要造船,,還要造大船,越大越好,。
楊安腦海中浮現(xiàn)的是航空母艦的形象,,雖然此時的技術(shù)完全制造不出航空母艦,更配備不了航空母艦所需要的熱武器,,但他完全可以將船造得足夠大,,足夠牢固,能夠撞毀,、撞沉敵人的戰(zhàn)船即可,。
當天下午楊安便找來負責(zé)戰(zhàn)船建造的水監(jiān)蘇禾春以及工匠宇文策,將自己要建大船的構(gòu)思跟他們講述了一遍,。
聽完之后,,水監(jiān)蘇禾春深為佩服,連稱楊安為不世奇才,,如果此大船建造成功,,破陳朝水軍指日可待。
但工匠宇文策卻提出一個難處,,那就是現(xiàn)在的造船技術(shù),,都是在離河邊或者江邊不遠的地方就地建造。
等船只建好后,,用人力推入水中,或者等漲潮的時候,,造船的地方水位高了,,自行漂浮起來以后,,解開固定的繩索。
在河邊造船雖然更省力,,但這樣也有風(fēng)險,,建造沒有完成的船只容易被水沖走,所以建造的過程中,,要派人日夜看守,。
要想建造大船,人力不容易移動,,只有在河邊進行建造,,建成后等漲潮時再借助水力進入江河。
但因為船大,,風(fēng)險也更高,,更容易被水流沖走。
楊安聽完工匠宇文策說出的難處后,,沉吟了一下,,決定到造船的地方去看看。
兩人騎著馬很快就趕到了船場,,水監(jiān)蘇禾春因為有別的事沒有跟他們一道,。
第一次聽宇文策說說船場的時候,楊安還以為是工廠的廠,,后來才明白是場地的場,,顧名思義,就是擺放船只的場地,。
船場在江邊的淺灘上,,放眼望去,只有孤零零的五六條船,,還都是小船,,至多也只能乘坐五六十人的樣子。
還有一只小船,,正在打造之中,。
這是楊安上任的第二天,也是楊安第一次到船場實地考察,。
打量了半天后,,楊安忽然問道,“怎么沒有船塢,?”
“船塢,?”宇文策一愣,船塢是啥玩意?他怎么從來沒聽過,。
那玩意是能吃,,還是能用來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