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國窖1399
這畢竟打了大勝仗,,該賞還是要賞的,,最起碼不能老畫大餅是不是,。
待朱允炆說完后,,他又借機頒布了第二道旨意:“封武定侯郭英為征北大將軍,,魏國公徐輝祖為富副將,,一同攜兵十萬北上,直取北平,!”
“臣,,遵旨,!”郭英也是極為開心的跪旨謝恩了。
“臣,,遵旨,!”同樣的,徐輝祖自然也是開心的,,因為此舉可見朱允炆并沒有對他產生間隙,。
試問,如果心存間隙,,又怎么會讓徐輝祖這個朱棣的大舅子帶兵北上,?
隨后,朱允炆也是照常處理了一些政務后,,就退朝了,。
在退朝前,朱允炆還下發(fā)了一道旨意,,那就是宣宋晟進京,,職務再行安排!
當然,,給宋晟的密旨,,幾日前就出發(fā)了,想必此時已經到了,。
下發(fā)這道旨意朱允炆也只是順勢而為,,畢竟這南京城內,他可沒有幾個信得過的人,。
雖然宋晟他不熟,,但最少他知道宋晟是一個有能力并且還忠心的武將,讓他來守南京絕對是沒有問題的,。
“陛下,,劉香菱醒了,她說想要見您,!”王鋮小心翼翼的匯報著,。
本來,換個人王鋮估計就要開始怒斥其不知天高地厚了,,天子豈是你想見就能見的,?
可偏偏,劉香菱是朱允炆指名道姓要的人,,他也不敢說什么不是,。
“沒說何事?”正在查閱奏章的朱允炆,,也是眉頭緊鎖,。
看得出來,他是遇到了不喜的事情,。
“她讓老奴帶給陛下一封信,,信是老奴親眼所見她寫下的,是安全的,!”在遞給朱允炆信的同時,,王鋮也是提醒道。
但朱允炆并沒有看信,,而是問起王鋮:“夏元吉哪里可有消息,?”
“探子來報,夏大人正在山西境內,,似乎遇到了一些麻煩,!”王鋮如實說道。
“交代下去,,萬事以夏元吉安危為主,,該殺就殺,不要猶豫,!”朱允炆也是當即狠下心來說道,。
“老奴明白!”聽到朱允炆此言,,王鋮內心也是掀起了一陣波瀾,,因為他從為見朱允炆有如此殺心,可最近似乎變得不一樣了,。
但他猛然就想到了朱棣,,下意識就認為是因為朱棣的緣故,才導致朱允炆如此,,不過看到朱允炆如此,,王鋮心中很是欣慰。
因為過于仁慈,,是無法坐穩(wěn)天下的,,該殺還是得殺!
如果不是特殊情況,,他不愿意去殺人,,畢竟他是一個現(xiàn)代人,很難做到視人命為草芥,!
他方才看到的奏章便是山西來報,,事關大明的安危,也就是流民問題!
流民是古代封建社會中最常見的現(xiàn)象,,有的是天災所帶來的災民成群,,有的是人禍所造成的流民聚集。
統(tǒng)觀整個明王朝,,流民問題從未得到消除,,最終明崇禎皇帝死于李自成的起義隊伍之中。
流民可以說,,是當前朱允炆最為忌憚的一個存在,,雖說歷史上在洪武乃至永樂年間,并無發(fā)生特大流民事件,。
可朱允炆依舊擔心,,別問,問就是朱允炆怕自己穿越而來,,可能會影響到歷史,。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此時北方正在打仗,,山西多多少少也是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明朝的自然災害出現(xiàn)頻繁,甚至比歷史上其他朝代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更多,、破壞力更大,。
這直接導致了明朝流民的產生——由于歷史環(huán)境影響,明朝封建社會生產力水平低,,根本無力抵御頻繁發(fā)生的自然災禍,,而一場場天災就是一片片山河民眾的流離失所與背井離鄉(xiāng)。
這也就是,,為什么朱允炆急于賺錢的原因,,有錢才能派人南下尋找種子,尤其是玉米,、紅薯,、土豆這些高產的糧食作物,這對于此時的大明來說,,可是很需要的,。
想到這里,朱允炆也是遞給了王鋮一封信,,并交代道:“把這個交給李景隆,,讓他按照信上所說的去辦!另外告訴他,,不要仗勢欺人,,如遇到有人故意從中作梗,,可放開手腳去干,出了事有朕替他撐腰,!”
交代完以后,,朱允炆才打開了劉香菱的信,才看了好一陣后,,朱允炆也是笑出了聲,,“哈哈,,果然是有仇必報,,有意思!”
信上,,劉香菱先是對朱允炆表達了發(fā)自內心的感謝,,其實信中除了感謝和她的請求之外,并無朱允炆想要的東西,。
只是,,她提出想要見朱允炆,對此朱允炆是有所期待的,。
畢竟,,這劉香菱可是個寶啊,!
“來人,,帶劉香菱去詔獄,至于她要做什么就讓她去做吧,,無需理會,!”朱允炆特意交代了一番,因為她知道這個劉香菱肯定是要搞事情的,。
信中,,劉香菱對朱允炆提出了一個請求:“臣女想要司獄官劉東升,還請陛下準許,!”
這送人情的事情,,朱允炆自然是樂意之至的,因為本來這個劉東生集體朱允炆留給她的,,不然怎么可能只是把他關起來這么簡單,?
“只希望,劉香菱不會讓我失望了,,情報組織也是時候開始搭建了……”朱允炆在經歷過幾次信息傳遞后,,更是對古代這個落后的信息傳遞系統(tǒng)感到無奈了。
所以,,他現(xiàn)在急需搭建情報系統(tǒng),,因為情報系統(tǒng)不僅僅是可以用在軍事上,同樣商業(yè)上也是可以用到的。
而此時,,曹國公府內,,李景隆已經收到了朱允炆傳來的密信,正在認真的觀看,。
“國窖1399,?”李景隆望著信中朱允炆所寫下的白酒名稱,不由一陣茫然,。
因為他不懂朱允炆取這個名字有何寓意,,但他現(xiàn)在又不好去問,只能等有機會再詢問了,。
當他完整的讀完這封信后,,他也是不由感嘆道:“如果陛下不當皇帝的話,當個商人一定可以做到大明首富……”
當然,,這話他是在心里感嘆的,,這可不興說啊,這要是被有心人聽到了,,那可是殺頭的大罪?。?p> 朱允炆的建議是:“打造獨特的裝酒器皿,,并在器皿上篆刻花紋,,不做普通人群,只面向商賈貴胄,!”
這個建議,,李景隆覺得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還不足以讓他感嘆,。
真正讓他感嘆的是朱允炆所說的營銷手段,,雖然不知營銷手段所為何物,但其內容卻是讓李景隆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