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意外之獲
“快說,,你這山根……這是從哪里得來的,?”
張鶴齡忽然變得臉色漲紅,,喘氣如雷,,連帶著,,他的吼聲也變得粗獷起來,,還帶著沉重的喘息聲響。
他這副歇斯底里的模樣,,將唐寅也給嚇了個趔趄,。
“伯爺,你怎么了,?”
“這東西……是小可從……從西山里挖過來的……”
唐寅臉色發(fā)白,,吞吞吐吐道。
張鶴齡從他手中搶過“山根”,,用自己那錦緞衣裳仔細擦拭,,漸漸擦去灰土,露出里面紅褐的表皮來,。
“山里挖出的,?”他又亮了亮“山根”,再次確認一遍,。
唐寅點了點頭:“對啊,,我瞧這東西生得飽滿厚實,便覺得挖它來這里種下,。這山根之名,,也是我自己取的,因它生長在地下……”
張鶴齡又將那“山根”擦拭了幾遍,,細細觀望,。
待到他看了數(shù)遍,,終于確認這東西的真實身份后,他終是長嘆口氣,。
接下來,,他終是笑出聲來。
“嘿嘿……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先是傻笑,,后是大笑,,到了最后,已變作歇斯底里的狂笑不止,。
“伯爺……伯爺你怎么了,?”唐寅怯生生的聲音傳來。
張鶴齡這才停下笑聲,,回身看著一臉迷茫的唐寅,。
他重重地抱住唐寅的胳膊,喜滋滋道:“唐大才子,,你可真是舉世無雙的大才子?。 ?p> “你可知曉,,你找到了了一件寶貝,,一件能造福萬民的寶貝啊,!”
唐寅一臉懵逼:“這東西……這東西真有那么玄乎,?”
“何止玄乎?簡直是神奇……不對,,它就是利萬民而興國邦的神器?。 ?p> 張鶴齡舉起那山根,,捧他在陽光下細細觀望,。
陽光投射下來,照在它紅色的外皮上,,反射出璀璨光輝來,。
“這東西,叫做紅薯,,并非是什么山根……”
張鶴齡激動不已,,他全沒有想到,唐伯虎這從未種過地的人,,竟能種出這等寶貝,。
紅薯可是產(chǎn)量極高的糧食作物,它適應(yīng)力強,,在貧瘠土地里也能生長,。
比之大明現(xiàn)行的諸多糧食,,譬如稻、麥,、黍等,,它在產(chǎn)量和適應(yīng)力上,都要強出數(shù)倍,。
有了這等寶貝,,大明朝的糧食產(chǎn)量,能翻一個量級,。
“咦,?這東西……不該在這時候出現(xiàn)的啊,!”
張鶴齡記得,,紅薯是在明朝中后期才傳入的大明,最早是在萬歷那會兒才被人發(fā)現(xiàn),。
可現(xiàn)在才弘治朝,,離著萬歷年,還有近百年呢,!
難道說……這東西早就傳入中原大地,,不過是一直沒有被人發(fā)現(xiàn)?
張鶴齡細細推想,,倒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譬如如今最時興的經(jīng)濟作物——棉花,,那東西早在南北朝時就已傳到中原,,可一直未被人發(fā)現(xiàn)其真正功用,沒有被當作產(chǎn)棉織布的作物推廣開來,。
直到唐朝時,,那棉花都是一種觀賞作物,到了宋時,,這棉布慢慢推廣,,棉花才被人重視起來。
張鶴齡料想,,這紅薯或許也是這般道理,,它早就被人帶到了中原大地。
不過沒有人知道他能食用,,所以壓根無人栽種,。
卻是機緣巧合,這東西落地西山,,在那里生長起來,。
而后……
張鶴齡望了眼一臉懵逼的唐寅,。
被這傻子給帶到了這里來。
“這東西,,西山里有多少,?你是在何地發(fā)現(xiàn)的?”
張鶴齡捧寶貝般捧起紅薯,,朝唐寅問道,。
當下最重要的,就是保留這紅薯的糧種,,想辦法將其推廣開來,。
紅薯在這西山荒地里,或許能夠生長結(jié)果,,但張鶴齡可不打算將希望寄托在唐寅身上,。
得趕緊尋到更多紅薯,而后,,找?guī)讐K肥沃田地,,將它栽培起來。
唐寅咽了咽口水,,而后思慮道:“咱們集市的民夫,,常有到西山去采果打獵的習(xí)慣,由此我閑來無事,,便也跟著他們進山……結(jié)果……結(jié)果就挖到這東西了……”
這里的民夫,,都是流民出身,此前寒冬時節(jié),,新來的流民為了不拖累旁人,,都主動進山采果打獵,憑此維生,。
這事張鶴齡是記得的,,在他發(fā)現(xiàn)之后,便叮囑流民不要再進山采捕,,全由自己供應(yīng)糧食,。
想來,流民們養(yǎng)成了靠山吃山的習(xí)慣,,還是偶爾會進山采果,。
張鶴齡又猜想,難道是那些流民最早發(fā)現(xiàn)這紅薯的,?
他立馬追問:“這紅薯,,也是流民找到的?”
唐寅搖了搖頭:“那倒不是……”
他苦著臉道:“他們進山之后,,都會攀樹采果,,可我什么都不會,,心想總不能進一趟山一無所得。于是我便低頭尋摸,,想找些有用的果子帶回來,。”
“后來……后來我發(fā)現(xiàn)地上生了一些細藤,,便沿著那藤蔓挖掘起來,,想看看能不能挖到有用的東西,。”
他又指著張鶴齡手中的紅薯:“結(jié)果……就挖出這么個東西了?!?p> 張鶴齡笑著補充:“你見它生得討喜,,就帶它回來種下了,?”
唐寅點頭:“不錯,,這地里種的,都是這山……這紅薯……”
“全都是,?”
張鶴齡放眼四望,,這片田地雖然不大,但若按翻土的狀況看,,至少也種了幾十顆紅薯,。
這就意味著,唐寅進了一次西山,,就挖出了這么多紅薯,。
那豈不說明,這紅薯在西山里,,并不十分稀罕,,而是極容易尋到的作物。
這倒不奇怪,,紅薯的產(chǎn)量本就極高,,適應(yīng)力又強,。它到了西山,,不就如后世的入侵物種般,肆意生長么,?
張鶴齡激動起來:“唐寅,,你……你快帶我去那西山,帶我去尋這紅薯,!”
“?。俊?p> 唐寅張大了嘴,,一臉難色:“我……我也不認路??!”
“啥?”
張鶴齡懵了,,紅薯近在眼前,,可不能叫它溜掉:“那上回是誰帶你去的,你快找出他來,,讓他帶咱們一起去,!”
“哦……哦……”
唐寅這才后知后覺地點頭,他忙從地上爬了起來,,連個招呼都不打,,就一溜煙朝宿舍方向跑了過去。
張鶴齡也等不及了,,他立馬起身,,將那紅薯塞進胸前,跟著唐寅跑了過去,。
只要能找到紅薯,,將之帶回來育秧栽種,他就有信心將之培育開來,。
日后再將載種推廣開來,,這東西……怕是會在徹底改變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