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高話落,,始皇帝和扶蘇兩人就都眼神幽幽的盯著嬴高,直把嬴高盯得有些頭皮發(fā)麻的時候,,才聽扶蘇道,,
“父親,吾不如高甚矣,。”
扶蘇知道要行仁政,,卻不知道仁政到底該如何做,,如何行。
“哼,?!?p> 始皇帝冷哼一聲,
“那些百家之人可不是區(qū)區(qū)小利就可任由汝拿捏之輩,?!?p> 雖然始皇帝如此說,但是顯然始皇帝對嬴高這個點子還是有些心動的,。
不說建立國學,,僅僅是召集百家之人幫大秦將各類典籍、律歷明定正法,,就是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事情,。
之前不做,一是不知道,,二是也沒那個條件,。
竹簡的制作和典籍的抄錄,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更遑論其他,。
而且歸根結(jié)底,嬴高提出的這點子,,不過是在始皇帝博士廷議制度上的一些補充和深化,。
從始皇帝一統(tǒng)六國開始,雖說對原六國貴族實行殺戮,、遷徙和流放,;并收繳、銷毀六國兵器,,拆除各國間阻礙交通的關塞,、堡壘,設置郡縣統(tǒng)一管轄六國地區(qū)。
但是這些都是政令上的做為,,對原六國的文化始皇帝卻是很包容的,,“悉納六國禮儀”,建立博士廷議制度就可見一斑,。
適時的博士們,,參與的政務很多,計有議宗廟,、議郊禮,、議典禮、議封建乃至議廢立,、議功賞,、議民政、議法制,、議罪罰,、議大臣等等。
雖說僅只是議,,但是博士們參與大秦諸事的廣泛由此可見一斑,。
只是因為始皇帝的強勢,很多時候都是乾綱獨斷罷了,。
這里面自然還需要加上李斯等一干既得利益的權(quán)臣們對權(quán)力把控的欲望,,以至于博士廷議只是浮于表面,卻沒真正落到實處,。
當然,,不僅僅是大秦,哪怕是原本歷史上漢承秦制后,,所謂的博士之議同樣也是如此之象,。
到手的權(quán)力,誰愿意分潤出去,?
“父親,,諸子百家如此之多,吾大秦不需盡入囊中,,僅只半數(shù)足矣,。
天下攘攘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現(xiàn)如今吾大秦所聚天下士子,,豈止半數(shù)?”
嬴高不以為意笑道,。
“高所言甚是,?!?p> 扶蘇深以為然的點頭附和道。
嬴高對自己這個大兄的捧哏并沒放在心上,,因為最終的決定權(quán)還在始皇帝身上,。
雖然他覺得始皇帝大概率會同意他的意見,但是沒塵埃落定之前,,他還是心里沒底,。
只要始皇帝答應,那么接下來許多的事情就都可以操作了,。
“父親,,數(shù)百年來吾大秦以法為基,關中故地老秦百姓皆已深入民心,,然東方諸郡同吾關中故地不同,。
六國各有章程,六國之民各有喜好,。
如今吾大秦已經(jīng)一統(tǒng)六國,昔日嚴刑峻法需得隨勢而動,,方為王道,。
借此天下士子注釋律法之機,豈不正是吾大秦法治施行天下的良機,?
更遑論以父親之英明神武,,豈還需嚴刑峻法懾服六國之民?”
嬴高見始皇帝半響沉吟不語,,連忙趁熱打鐵繼續(xù)道,。
統(tǒng)籌天下士子注解典籍、大秦律歷,,不僅是對大秦的律法重新調(diào)整的一個機會,,同時也是正名大秦律法的最好時機。
試問,,這律法本就是天下士子共同注解的,,他們還怎么好意思說秦律嚴苛?
得了名得了利,,自然要為大秦的律政背書,,不然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不說六國之民了,,就說那劉亭長,,原本就喜歡喝喝酒泡泡美眉,你卻讓他風餐露宿的千里跋涉押解刑徒,。
那還不逮著機會就反了,?
“如今雖說父親已經(jīng)將博士新增百人,可是天下士子何其之多?
建立吾大秦之國學,,就可讓剩余士子繼續(xù)為吾大秦所用,,為吾大秦源源不斷的培養(yǎng)賢才。
適時百家之私學,,無師無名,,試問誰人還會去拜師?
長此以往,,不需太久,,長則十余歲,短則數(shù)年后,,父親就可見天下士子皆出自吾大秦國學,。
父親何需再愁吏員不足,生民歸心,?”
如果始皇帝真的答應效仿齊桓公稷下學宮的做法,,建立大秦的國學,那么六國之地的私學,,不用大秦做什么,,很快就會沒有生存之機。
明律法,,減嚴刑,;興官學,絕私學,。
才是嬴高不惜冒險對始皇帝提出這一系列點子的主要原因,。
至于改變以吏為師、需要薦書方可進入學室的規(guī)矩,,只要始皇帝愿意建立大秦國學,,這些才真正都是小問題。
或許不需要太久,,大秦就可直接用科舉選才了,。
這樣的話,普通人也就有了晉身之機,。
如此,,大秦的權(quán)力才不會長久的把持在一小撮人手中,形成所謂的世家門閥,。
嬴高的話讓本還有些猶豫的始皇帝不由眼中異芒連連,。
如果真的跟嬴高說的那樣,確實是對大秦百利而無一害,。
只是如此一來,,那這大秦的國學的祭酒之位就太重要了,。
不僅需要找到一個威望學識足夠的人才能鎮(zhèn)住場,而且最好能是大秦自己人,。
不然怕是又落得同那齊桓王一般的下場,。
稷下學宮兩百余年,完全成了諸子百家的自留地,,沒有給齊國帶來任何好處,,反而是遠在西陲的大秦平白受了許多好處。
大秦眾多的賢臣良將可是有不少是出自稷下學宮,。
可是想了一圈,,始皇帝覺得現(xiàn)如今大秦還真沒有什么好的人選。
尉繚威望夠,,但是他是兵家,,恐怕人數(shù)最多的儒家弟子不會服氣,李斯不用想了,,他跟儒家不說有仇,,卻一直被儒家視作叛逆。
其余,,還真沒有人能夠得到那些個自視甚高的百家弟子認同,。
想到這里,始皇帝不由看向嬴高,。
“那齊桓王當初特意修筑稷下學宮,,卻是為百家諸子公器私用,。
朕莫非也需再修建一宮室,?且汝以為誰為祭酒為佳?”
“父親,,齊桓王置稷下學宮變得為百家諸子公器私用,,概因齊國上下為私利,不識賢才,。
父親本就求賢若渴,,加之如今已六合一統(tǒng),國學諸子皆食父親俸祿,,豈能步齊國后塵,?
至于國學所在,蘭池宮本就為學室所用,,且閑置宮室眾多,,劃置出完全可充作吾大秦官學。
文通君孔鮒,,本為父親所賜封,,加之在諸子百家中頗有威望,,且是孔子后人,添為祭酒想必百家諸子當不會有異議,。
待到時機合適,,若是父親不滿,大可撤換就是,。
縱然那孔鮒不愿,,想必諸子百家中可是有許多人盯著那祭酒之位呢?!?p> 始皇帝聽到嬴高的話,,笑笑,道理是那個道理,,可是真正做的話,,怕是沒那么簡單。
“汝以為吾大秦國學該為何名,?”
“額……此學為國而立,,天下士子擇優(yōu)而入,吾大秦國學就名國子監(jiān),,父親以為如何,?”
“國子監(jiān)?”
始皇帝摸著下巴重復道,,
“可,。不過此事既是汝起意,就交由汝來一手處置如何,?”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