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開機,,多條“臘八節(jié)快樂”的問候視頻接二連三地跳了出來,,才知道今天是臘八節(jié)。記不得是因為我并不太注重這個節(jié)日,,而不注重的原因,,則是因為我沒有制作家鄉(xiāng)臘八粥的手藝,也嫌麻煩沒有學做這種特制美食的積極性,。
家鄉(xiāng)人過臘八節(jié)吃的臘八粥,,實際上并不是用雜七雜八的米類和豆類混合煮成的粥,而是以大黃米和紅棗為原料制作而成的蒸糕,。在我離家前,,每年的臘八節(jié)都能吃到母親親手制作的這種蒸糕。俗話說“臘七臘八,,出門凍煞”,,但每年的臘八粥都能讓我忘掉寒冷倍感溫暖!
記憶中,,母親制作臘八粥的手藝在左鄰右舍中稱得上是藝高一籌的,,所以,我家的八寶粥色香味兒絕對一流,!每一個寒冷的臘八節(jié)早上,,母親都會為全家人各盛上滿滿一碗臘八粥,,深紅色的肥棗子鑲嵌在軟糯適中的金黃色糯米粒中,熱氣騰騰香氣四溢,,此時寒冷全無唯有溫暖與喜悅……
然而,,母親制作這香噴噴的臘八粥是頗費辛苦的:首先是準備碾制精細的大黃米,并需要提前泡好,,再就是挑選肥美的大棗清洗干凈,,再用開水適當浸泡后撈出控水,然后用一個大大的陶瓷面缸來做蒸糕,,先鋪一層泡好的米,,再鋪一層空干水的棗子,然后再鋪一層米……直到一層一層用完所有的備料,,最上面上是均勻站立著的棗子,。當然,面缸里需要放上適量的水,。最后,,把面缸放到大鐵鍋里慢火燉煮。為了面缸底部受熱均勻,,需要在面缸下面墊幾根粗壯的高粱干,。由于面缸挺大,而且裝滿了比較難熟的糯米,,所以需要煮燉大半天的時間才能完全熟透,,而臘八節(jié)前夕的酷寒也由于屋內長時間燉煮臘八粥需要不間斷地燒柴火而被驅逐得無影無蹤了!
家鄉(xiāng)還有一個習俗,,那就是制作臘八粥的鍋底,,也就是燉煮大面缸的水,必須得用從村旁小河里刨的冰,,而這條小河里的水絕大部分是源自村北池塘里的,,需要流經很長一段河床以后才會發(fā)生結冰的現(xiàn)象。為了刨得晶瑩剔透的干凈冰塊,,父親在臘七一早就帶著鎬頭挑著籮筐開始沿河尋找了?,F(xiàn)在回想起來,這個用河冰做臘八粥鍋底的習俗實在是有些多余了,,而且很不經濟,,大冷天的一大早費勁巴力刨回家的冰,還得化成水才能煮沸,,這得吸多少熱?。『迷跒榱藷釤狒[鬧過臘八,,大捆柴火盡管燒,,沒什么大不了的,。
當回憶的閘門打開,家鄉(xiāng)臘八粥的味道徐徐飄來時,,我突然有了試做臘八蒸糕的沖動……明年的臘八,,我或許會試著做做這種特制的故鄉(xiāng)“臘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