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寔下職后,聽聞家中竟發(fā)生了這樣的事,,當即火急火燎的沖到了蘇家小筑,,一進門便聽說了王二郎氣暈了崔氏之事,,于是怒不可遏的揪了王二郎到跟前,,劈頭蓋臉的就是一頓教訓,。
王二郎自知理虧,,不敢爭辯,,便任由王寔發(fā)泄,。見王二郎不吭聲,,王寔覺得自己好似一拳砸在了一團棉花上,很是不解氣,,便怏怏的作罷,。前去看崔氏情形,卻見她撫著額頭癱坐在小榻上,。
那去而復返的醫(yī)生先前施了針讓崔氏醒轉了過來,,繼而診了脈,這會子起身與王二郎等人道:“夫人方才急火攻心才會暈厥,,再加之有貧血之癥,,不宜大動肝火,要好生靜養(yǎng)才是,!我去開一方靜心補血的方子,!”
崔氏見王寔來了,忙要起身,,王寔快走幾步到她身邊坐下,,“我已訓過這混小子了,你莫要再動氣,!”
“夫君……妾身,,教子無方啊……”崔氏嘆了口氣,竟哽咽著落下淚來,。
王寔看著不忍,,又連連勸說了幾句,轉頭又對著王二郎吹胡子瞪眼,,“還不快向你母親認錯,!”
王二郎重又跪在王氏夫婦跟前,磕了個頭,。
崔氏見他如此,,便道:“你若知錯,,現在就跟我們回去!”
王二郎卻不回應,,就那么直直的跪著,,不置一詞。
王寔正待訓斥,,卻被崔氏勸住,,只聽她繼續(xù)道:“母親答應你,待你與盧娘子完婚,,我就讓蘇娘子進門,,至于她腹中的孩子,我也會讓人好生照料,,畢竟是我王家的骨肉,,你真當母親是那冷心腸的,不心疼么,?”
王二郎再次俯身磕頭,,道:“不是兒不信任母親,只是兒確實不喜那盧娘子……兒方才說了,,只愿娶蘇柳娘為妻,,還望母親、父親,,成全,!”
崔氏沒想到這孩子竟然如此倔強,她不禁開始后悔自己的這番自作主張,,若是不讓嚴嬤嬤來逼著蘇柳娘墮胎,,也許一切還能如她所預想的那般,沒準等那盧娘子進門,,王二郎也會很快忘了這個蘇柳娘,,如今卻當真是適得其反了!
王寔聽了王二郎的懇求,,已然是怒火萬丈,,痛斥道:“你這孽子,居然要娶一個娼婦為妻,,當真是癡心妄想,!你這是要將我王家的臉面丟盡了不成?,!”
王二郎梗著脖子邊辯駁,,“柳娘不是娼婦,她是堂堂正正的,這個蘇家小筑的主人,!她更是兒心愛的女子,,是兒要明媒正娶的妻子,!”
“好好好,!”王寔怒極而笑,“竟然為了一個女子,,敢公然違抗父母之命,!我王家沒有你這樣不孝的子孫!”王寔言罷,,便下令眾人回府,,并公然吩咐道,“以后這孽子敢上門,,你們就給我打斷他的腿,!我王寔沒有這樣的兒子!”
崔氏由婢子們扶著亦步亦趨的跟著王寔,,她并不想失去這個兒子,,卻抵不過王寔的怒焰,只得一步三回頭的出了門,,心中沉悶不已,,差點又要暈厥過去。
王二郎垂首跪在堂上,,雙手握拳,,聽著王寔絕情的話語,他沒有央求沒有悔意,,只是身上一陣陣的顫抖,,他是恐懼的,但他不能因此退縮半步,,他不想失去他心愛的女子,,就算被家族拋棄,他依然義無反顧,。
他在廳堂上跪了許久,,直到王家眾人離開了許久之后,直到管家黃阿有小心翼翼的提醒了一句,,他才紅著眼睛茫然的抬起頭來,。
他無暇去理會自己的決定對錯與否,他跌跌撞撞的起身,,進了隔間,,只見那榻上的女子,正梨花帶雨的望著他,哆嗦著嘴唇想要說些什么,,卻只讓那淚水變得更加洶涌,。
王二郎連忙上前,一把摟住蘇柳娘,,安撫道:“別哭,,沒事了,沒事了,,一切都過去了,!”
蘇柳娘感受著他身上的溫熱,心中五味雜陳,,她從來都不敢奢望會有一個男子為她如此,,可她偏偏如此幸運的遇到了這樣義無反顧的他,寧愿背棄家門也要娶她為妻,,她何德何能,,她不過是個卑微的女伶啊,!
“你不該如此……”蘇柳娘努力的克制著對他的留戀,,離了他的懷抱,望著他關切的眼神,,堅定道,,“你不能離開王家,更不能背棄家族……你應該回去……我不值得你如此,!”
王二郎為她抹去臉上的淚珠,,聽她如此說,手上的動作不禁一頓,,繼而握著她那雙冰涼的手兒,,動情道:“我知道你是為我好,可你忘了我們的誓言了么,?我答應過你,,要娶你為妻的!”
蘇柳娘的手在顫抖,。王二郎繼續(xù)道:“可惜王家容不得你,,但我王二郎卻不是背信棄義之人!柳娘,,待你身體恢復一些,,我們就在這里成親如何?我去請媒人,,還要置辦聘禮,,咱們布置幾桌酒席,請鄭瑞他們來觀禮,你看可好,?”
王二郎眼中全是興致盎然,,他開心的暢言著他們婚禮的一切,蘇柳娘聽著他的描述,,腦海里已然勾勒出了他們成親時的情景,,她再也說不出什么拒絕的話了,紅著眼睛伏在王二郎的肩上大哭了起來,。
王二郎為娶女伶為妻背出家門的事情很快被有心人散播了出去,。王家的這件天大的丑事一時間被傳得沸沸揚揚,成了洛陽城街頭巷尾最最時新的談資,。
王二郎的大名被第一次傳遍洛陽城是今年年初,因為勇抗酷吏之事,,成就了一番俊杰美名,,也著實讓王家風光了一把,更讓王寔獲得了上峰的青睞,。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對于王家而言,王二郎就是那蕭何,,而王家家主王寔和長子王澄就是那苦命的韓信,。
王二郎這回可謂是臭名遠播,至少對于世家大族來說,,為女伶背棄家門是絕對不能容忍之事,,若出了這等事那就是王家家風有瑕,就是家主王寔教子無方,。一個教子無方之人,,一個整肅不了家風之人,何談督導百官,、教化百姓,?
因此,王寔與王澄父子倆可謂是飽受各種爭議和冷眼,,卻又辯駁不得,,當真是苦不堪言。更要命的是,,原本內定好的,,提拔王寔與王澄父子倆的奏本也因此而擱置不提,這對于他們而言著實是打擊不小,。
而崔氏,,雖是內宅婦,不像王寔他們要直面外邊的風言風語,可到底還是氣病了,。卻說那盧家聽說了王二郎之事,,當即遣了人過來,提出退婚之事,。而王家理虧在先,,崔氏哪里敢提出什么異議,便眼睜睜的看著這門好不容易促成的婚事告吹,。
那崔氏最是個要強的,,如何受得了這番打擊,于是就病倒在了床上,。那些平日里與崔氏交好或相熟的夫人們都紛紛過來探望,,有些是真情實意,勸著崔氏想開一些,;有些則是來打探消息看笑話取樂子的,,雖沒有明著說什么,但崔氏一看她們那幸災樂禍的八卦模樣,,氣就順不下去,。
不過最讓崔氏痛心疾首的,還是因為婁家,。
原本,,崔氏與婁家老夫人都商量好了,只待王二郎婚事定下,,那婁家就來提親,,沒成想,事情鬧成了這樣,,那婁家老夫人便派了一個兒媳婦來探望,,卻絕口不提結親之事,如此一來,,那崔氏哪里還不明白,。沒想到王二郎的這一舉動竟然還連帶著王三娘也被拒了婚,崔氏如何能不著急上火,。
再說說往日里與王二郎交好的‘狐朋狗友’‘紈绔子弟’們,,其中不乏世家大族子弟,都是被勒令不得再與王二郎相交往來,,還有一些沖著王二郎身份去的,,如今也跟著淡了心思,沒了結交的念頭,,再有一些卻是與王二郎交情深厚的,,聽聞此事后或嘆息或祝福不一而足,,自然也有那沒心沒肺的郎君,竟然討論起那蘇柳娘的姿色來,,想必在這幫人心里,,唯有美色最能迷惑人心。
而在市井中,,王二郎事件的反響,,卻要積極許多。雖也有斥責王二郎不孝的,,但大多數人還是覺得王二郎是個難得的不背信棄義的好郎君,。更有那說書人將此事編成了可歌可泣的才子佳人的故事,當真是忽悠了一大票少男少女的春心,。
不過,,要屬最最追捧王二郎之名的,還是那些青樓楚館里的風塵女子,,她們哪個不希望自己能遇到這樣一個重情重義的男子來托付終生,,于是王二郎就成了無數風塵女子眼中的最最理想的檀郎,還給他冠了一個第一癡情種的名頭,,倒是羨煞了不少風流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