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說,當年黃帝大戰(zhàn)蚩尤,,力不能支,,幾欲戰(zhàn)敗,。此時,,九天玄女下凡相助,,向黃帝授予天一遁甲之陣,。黃帝得此之助,,日夜操練,,終于大破蚩尤,,取得中原的統(tǒng)治權(quán)。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xiàn)所謂“陣”的概念,。
此后,直至武王伐紂,,“周師三百五十乘,,陳于牧野”,這里所謂“陳”,,即是“陣”,,“陳牧野”就是在牧野列陣,以待商朝大軍,??梢姡谏坛┠?,“陣法”的概念就已經(jīng)街知巷聞了,。
出現(xiàn)陣法,也是古代社會從奴隸制軍事戰(zhàn)爭向封建制軍事戰(zhàn)爭過渡的一個標志,。特別是春秋時期,,尚未禮崩樂壞,各國攻伐,還講究列陣而戰(zhàn),,最著名的,,莫過于“宋襄公列陣敗泓水”的故事。雖然非要列陣等待強大的楚軍渡河之后再進攻的宋襄公,,被稱為“蠢豬式的仁義之師”,,但是這也間接反應(yīng)了,在春秋時期,,各國都還謹守著周禮,,也說明在當時,陣法的概念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了,。
其實,,所謂兵陣,即是通過一系列的排列和組合,,將手中的兵員進行排列和組合,,從而使其發(fā)揮最大的作用,減小我方損失,。是以陣法的組合并非是單一兵種的,,更多是多兵種之間的相互配合。
當然,,單一兵種的陣法并非沒有,,比如云陣,就是以弓箭手為主,,擺成一路曲折蜿蜒的縱隊,,予以對敵人實施層次性的箭雨襲擊,使得所有弓箭手的進攻不會停歇,,最大化箭雨的殺傷力效果,,可見戰(zhàn)陣在古代軍事戰(zhàn)爭,特別是熱兵器出現(xiàn)以前,,是具有普遍性的,。
是以,當面對樓煩人進攻的時候,,李拙毫不猶豫的擺起了六花陣,。
前文講道,六花陣是李衍根據(jù)胡人特點推演的陣法,,其實際作用,,還是要求由多兵種配合進攻,才能發(fā)揮陣法的最大優(yōu)勢,。但是,,即使以單一兵種騎兵出現(xiàn),,威力也非常的驚人。
李拙令旗一揮,,六花陣變陣銳陣,,頓時,周圍騎兵以李拙所領(lǐng)中軍為正陣,,分列六花其一,不僅如此,,其他六花之花瓣,,也分別以六花陣為陣型排列。不同在于,,每個花瓣的小陣是不同的,。
六花陣以中軍為“辛陣”,負責指揮全陣的運轉(zhuǎn),,以“庚”陣為游騎之陣,,負責靈活機動的策應(yīng)其他小陣,隨時予以幫助,;其余六陣,,以甲乙丙丁戊己命名,分別負責六個方向的敵軍,。
具體到不同的任務(wù),,其排兵布陣又有不同。例如此刻,,李拙雖然擺出的是銳陣,,然而根據(jù)戰(zhàn)鼓鼓點的不同,正前方的甲陣六隊,,以錐形排列,,他左邊的己陣與右邊的乙陣,也同樣錐形排列,。
而正后方的六隊,,卻擺出了方形之陣,以防止對方從后方迂回進攻,。而中軍陣的兩側(cè)花瓣,,則是以縱列陣型排列,加強自己左右兩翼的防守工作,。
是以全陣運轉(zhuǎn)起來,,以前面三軍將近一百八十人為箭頭,狠狠的楔入了敵軍的步兵方陣中,。就像是飛箭遇上了縞素,,天生以沖擊力見長的騎兵,,碰上了從戰(zhàn)爭誕生之日起,就同時誕生的步兵方陣,。
只見,,以一百八十人為箭頭的趙國騎兵,手持長戟,,面對彪悍的樓煩勇士,,絲毫不見害怕,兜頭就是一戟刺去,,由于是居高臨下,,快速沖擊的馬匹對于步兵方陣的威懾力,讓這些步兵下意識的先去舉起盾牌,,準備防守,,而騎兵則正是覷準這一時機,將長戟送出,,刺入步兵防守薄弱的頭頂處,。
恰恰是在這心理上一點優(yōu)勢,讓這兩個兵種的相克發(fā)生了變幻,,騎兵借助馬匹的沖擊力,,和長戟鋒利的尖端,準確的將死神的鐮刀送到了樓煩步兵的面前,。特別是作為進攻箭頭的前面三個陣,,很快就將對方的陣型鑿了一個對穿,將樓煩步兵的方陣撕裂了開來,。
就在此時,,李拙令旗揮動,軍鼓鼓聲更加急促,,剛剛從樓煩步兵方陣中脫離的六花軍陣又發(fā)生了變化,,剛才防御左右兩翼的丙陣和戌陣各自變陣錐形,只有丁陣毫無變化,。這一次,,李拙指揮甲陣貼著步兵陣的邊緣環(huán)繞進攻,借助兩翼騎兵的沖擊力,,狠狠的碾壓著樓煩步兵陣型,,讓樓煩人潰不成軍。
此時此刻,,軍陣的威力就徹底展現(xiàn)了出來,,特別是對付向胡人這樣不喜歡用軍陣,只有方陣和圓陣的部隊,,效果特別明顯,。如果說,,趙國的軍陣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成熟階段的話,那么樓煩人,,頂多還是剛?cè)腴T的,。
在李拙的帶領(lǐng)下,趙軍憑借著六花陣的機動性和多變性,,很快就將樓煩軍的陣型沖擊的七零八落,,毫無還手之力。不過,,同樣的,,趙軍亦有十幾人的傷亡,但是相比樓煩步兵方陣的潰敗,,這種傷亡也是比較小的了。
“大王,,我前軍潰敗幾成定勢,,要不要讓騎兵上前策應(yīng)?”前面浴血殺敵,,后面也坐不住,,雖然這些步兵有很多都是奴隸組成的奴隸兵,但是這年頭,,沒有個把奴隸伺候,,他們還真不適應(yīng)。是以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一些將領(lǐng)開始建議增援了,。
“恩,命令左右兩翼騎兵,,對趙軍發(fā)起沖擊,,狠狠的教訓一下這股趙軍小隊?!睒窃粗约旱呐Σ粩嗟谋焕钭緶绲?,心中也有些生氣,自家心思自家知,,看著自己的奴隸一個個死掉,,他也像是被李拙搶錢一樣,恨不得立刻將李拙這些人捉來當奴隸,。是以讓左右兩翼約有六百的騎兵方陣,,呼嘯著向李拙方陣沖擊而來。
李拙剛開始戰(zhàn)斗時候,,尚有些緊張,,臨陣指揮和帶軍沖殺,,都顯得有些稚嫩,如果這些騎兵,,不是李衍親自訓練,,平時就對六花陣精熟無比的話,恐怕李拙早就自亂陣腳,,更不用提將樓煩士兵沖擊潰散了,。
或許是天生就有好戰(zhàn)的因子,現(xiàn)在的李拙開始漸進到了那種玄妙的境界里,,將六花陣指揮的如魚得水,,除了少許的生澀之外,竟然讓眾人感覺到他指揮藝術(shù)的高超,。
六花陣有五種基礎(chǔ)陣型,,根據(jù)地形和作戰(zhàn)要求不同,每種基礎(chǔ)陣型又有五種變化,,或方或圓,,或曲或直,二十五種變化相機實行,,妙用無窮,。李拙正是憑借著士兵的嫻熟配合,彌補了自己指揮的生澀,,試想如果由他哥哥來安排,,其優(yōu)勢更加明顯。由此可見,,現(xiàn)在的李拙,,也就是一個百夫長,他下一個目標,,應(yīng)該是朝著指揮一個千人隊,。
閑話休提,樓煩士兵的兩翼騎兵,,如覆天之云,,快速的朝著剛剛脫離步兵方陣的李拙等人襲來,李拙倉促應(yīng)戰(zhàn),,面對突如其來的樓煩騎兵猝不及防,,結(jié)果對方一邊進攻,一邊射箭,,絲毫不影響沖擊,,前鋒狠狠的撞上了想要脫離樓煩進攻的丁陣。趙軍騎士和樓煩騎兵終于進行了第一次接觸,,結(jié)果趙軍由于是防守薄弱的側(cè)翼受到攻擊,,一次就有三四十人被擊落馬下,,僥幸未死而落馬的,卻被奔來的馬陣蹂躪的踩在腳下,,頓時臉若金紙,,進氣少,出氣多,,眼看就活不成了,。
李拙帶領(lǐng)騎兵方陣加速脫離,以防止敵軍對自己的穿插碾壓,。其實他真的是多慮了,,在面對數(shù)倍于己的騎兵方陣時,以堂堂正正之師進攻或者防守,,是最失敗的,。因為人數(shù)上的劣勢,你完全無法承受這樣的碾壓,,是以只能避其鋒芒,,尋找對方的薄弱點,然后發(fā)揮自己的機動性,,靈活多變的進行戰(zhàn)斗。
然而李拙不是李衍,,現(xiàn)在也不是昨天,。昨天李衍用小隊進攻的方法,靈活穿插對方騎兵大隊,,面對一比五的敵人數(shù)量,,李衍指揮若定,以小快靈的方式實現(xiàn)了以少勝多,。
而李拙初出茅廬,,指揮三百人著實有些費勁,何況面對九百人的騎兵隊,,三百人的騎兵對也并非什么小魚,,想要實現(xiàn)穿插切割的意圖,肯定不會很輕松,。是以自從樓煩騎兵加入戰(zhàn)場,,整個戰(zhàn)場的形勢發(fā)生了變化,原本人數(shù)上就有些劣勢的趙國軍隊,,面對彪悍勇猛,,騎術(shù)精湛的樓煩騎兵,開始有些力不從心了,。特別是這些樓煩士兵,,人數(shù)也比自己多,。
樓煩士兵的進攻多數(shù)以弓箭為主,輔以短劍和銅頭錘,。所謂短劍,,其長不過兩尺(周朝一尺約20公分),兩邊開刃,,面對趙軍的長戟,,反而能夠更加靈活的予以快速進攻,快速變招,。銅頭錘,,實為包裹了圓形銅器的短柄武器,使用時,,借助臂力,,直擊敵軍的要害部位,特別是頭部及關(guān)節(jié)處,,造成敵人直接斃命,,或落下殘疾。是以這種武器非常的兇殘,,而且樓煩人高大威猛,,經(jīng)常和獅虎相搏,是以使用這種殺傷力極大的暴力武器,,反而得心應(yīng)手,。
樓煩騎兵的順利,對于趙軍是一種災(zāi)難,。特別是缺少合適的進站武器,,剛才的長戟反而在這種進戰(zhàn)斗中失去了優(yōu)勢。樓煩人揮劍相擊,,趙人只能匆匆阻擋,,樓煩人趕緊收劍再次,趙軍一旦反應(yīng)過慢,,就會被敵人的第二次進攻傷害,。
就這盞茶功夫,剛剛還器宇軒昂,、俾睨眾生的趙軍騎兵,,頃刻間就被樓煩騎兵打的左支右絀、狼狽不堪,,險些連陣腳都壓不住了,。匆匆擺成的圓形陣,也因為同袍的死亡,出現(xiàn)了巨大的缺口,,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防御,,何況樓煩人機動靈敏,騎術(shù)精湛,,其轉(zhuǎn)彎速度明顯快于趙軍,,是以整個趙軍都被沖散成了小方塊,逐漸被敵人蠶食起來,。
李拙冷汗直流,,環(huán)顧四周,他突然意識到孫子那句話的真正含義:“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他現(xiàn)在必須找到辦法脫離樓煩人的包圍分割,,否則,他的人生和青春,,就將葬送在這里,。
到底該怎么辦呢?李拙臉上,,汗水混著血水,,瞬間淹沒了他的眼睛。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writer/p1/contentv2/photo_default.png)
清平白鷺
關(guān)于兵陣的描寫,,著實費了一番考據(jù)的功夫,,希望沒有太過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