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jié) 懵懂的情愫
有位心理學家說的沒錯,,童年時期也許人就已經開始形成特定的兩性關系觀念,。人們可能會從父母是如何相處的或是長輩或是有權威的年長的人們那里學會如何與異性相處的基本原則,。那時我們可能沒有形成復雜的固定的愛情觀,但是我們可能會從一些簡單的表象性的具體情況判斷如何為男性行為,,如何為女性行為。比如我小時候就明白女生不可以進男生廁所,,否則就是不道德,,或是說犯忌諱更加貼切一些。同樣男生也不能進女生廁所,。具體是為什么,,當然小孩不會明白的,。可我那時是想弄明白來著,,可是從大人們支支吾吾的言語中充滿了禁忌,,害的我也不知如何是好了,再加上也比較乖,,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這個大概也就是四五歲的樣子。
大概從小學三四年級時甚至有可能更早,,突然會覺著自己被班里的幾個女生吸引住了,。說不出為什么,總是想在她們面前表現自己,,可當時自己不太好說話,,也沒有什么讓人感到特別的特長。所以當看到一些個調皮愛出頭的男生在女生面前表現自己的時候,,心里就恨的牙癢癢,,恨不得表現的是自己。由于當時我作文率先獲得了老師的首肯,,便會經常拿一些所謂“文學”方面的問題表現出自己的與眾不同,,當時實在是沒有手機,如果有的話,,拍下當時我故弄玄虛的侃大山的抓拍一定特別滑稽,。
那個時候可能每個男生心中都有一個沈佳宜,至于是誰呢,?有的遮掩不及時,,較早的就被暴露了,結果會成為大家的笑料與談資,。有的遮掩的比較好,,大家也不知情。但談到自己喜歡的女生的時候會刻意避開,,如果別人質疑,,那么一定會斬釘截鐵的矢口否認,然后全面撇清關系,,那種感覺就像是決不向敵人透露半點組織上的秘密似的,,十分有趣。不過大家笑歸笑,,談歸談,,傳歸傳,有一條紅線大家是不會去碰觸的,,那就是絕不會讓大人們知曉,,這是一條底線,。如果哪位“不長眼”的將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告訴大人或者老師的話,就一定會受到大家的不齒,。為什么呢,?因為我們也都明白,有時候可能就是一句捕風捉影的玩笑,,如果大人老師知道了后,,我們認為后果一定是十分嚴重。不過后來的事兒也讓我們明白,,其實在大人們那里,,我們這也是在玩鬧,也會無可奈何,。那么這是件什么事兒呢,?我還得從頭開始說起。
小學班長是一個特別調皮搗蛋的孩子,,記得當初選他做班長時,,那還是一年級來著,老師問大家,,大家覺得誰可以勝任,?我們不約而同地說出了班長的名字,其實就是覺著他是個孩子王,,夠淘,。也記不清是何時了,,班長開始“欺負”班花-一個文文靜靜的女生,,特別“高冷”,很少跟男生玩,,作文也寫的不錯,,成績也好。無非就是課余時間扯扯衣服,,揪揪人家辮子,。好幾次班花威脅著告老師,而班長這時候則只能認慫,,口口聲聲稱絕不會有下次了,,結果下次在同學們的起哄聲中還是如此。又有一次班花忍無可忍,,揭發(fā)了班長,,結果可想而知,老師狠狠地批評了班長,,班長備受委屈,,心里直埋怨班花小題大作,。這一次老師是以欺負同學論處的。不過大家心里邊跟明鏡似的看的很清楚,,另外一次則不是這樣的,。其實孩子們之間的關系,一則受大人們的影響,,因為我們還處在學習模仿的階段,,譬如兩家大人在村里關系不咋的,那么兩家孩子們也劃清界限,;二則孩子們相處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虛榮,貪婪,,自卑等等,,每位同學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而且由于相處方式還不太成熟,,之間如果有了矛盾可能比大人的處理方式更直接與純粹,。記得當時有一個長得不太漂亮的女生,學習成績也很一般,,皮膚有點黑,,她在男生中不太受歡迎,女生也有點不太喜歡她,。這個屬于歷史遺留問題,,但在四五年級那個時候,我們之間相處則成熟的多了,,不再會惡語相加,,更不會拳打腳踢,大家都開始明白從小培養(yǎng)的朋友是多么的重要,??墒沁@一次很不湊巧,班長由于意氣用事又一次得罪了這位女生,,結果她把班長追班花這件事兒當作舉報報復材料檢舉給了老師,。我們全班同學都愣住了,空氣像是凝固了一樣,。沒想到她會這么說,,還是面對全班。我當時心想,,完了,,班長這次徹底完了,都沒敢看老師的表情,,只記得當時一片寂靜,。老師愣了一小會兒,,便開玩笑的說,你們還挺成熟,。大家看到老師這么說,,都松了口氣,但還沒放松下來,。繼續(xù)等待老師的“宣判”,。老師停頓了一會兒便瞪著班長說,你是配不上人家的,,(指班花)這次看你們還小,,暫且繞過,如果有下一次,,絕對告訴家長,,讓家長領你回去。不管怎樣,,雖然我們覺得老師的說教略顯嚴厲,,但在當時還是處在我們能夠接受的范圍之內,我們都慶幸處罰也不過如此,,而且部分膽大的還聲稱老師絕不會告訴家長,,因為這事兒不宜聲張,就算是告訴家長了也會進行冷處理的,。不過很顯然這些話在班長心中留下陰影,,時隔多年,一次班長還講,,她憑什么說我配不上了,。一副忿忿不平的樣子,看來他是認真了,,孩子們的心柔軟而脆弱,,作為園丁應該多注意,特別要保護他們的夢想與天真,。有時候一句話可以成就一個人,同樣也可以毀掉一個人,。
后來,,大家都長大了,在一次朋友聚會中,,我們調侃當年那位檢舉的女生,,稱她親手毀掉了一對兒鴛鴦??伤荒槦o辜狀,,我那時還小不是故意的,。大家哄然大笑起來。
這些類似的情節(jié)還有一些,,由于表述的思想一致,,我也就不再重復。多年以后,,它們終將會成為我們回憶童年的談資,,隨著微風漸漸遠去。而這些相同的經歷也會隨著時間在一代代人的記憶中上演,。
而我突然想起一句話,,不管童年,少年,,青年...還是老年,,異性效應永遠存在,它與道德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