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聽到便宜大哥爽快的答應了自己的請求,心中大喜,。他心中暗想:“也對,,雖然這個時代識字率不高,可大哥畢竟是大明的皇帝,。100個能寫會算的人,,對他來說還真不是問題?!毙闹邢胫?,嘴上把自己要開的錢莊的性質(zhì),以及將要開展的業(yè)務詳細的向朱由校做了個說明。
朱由校沒聽幾句就感到索然無味,,忍不住打了個哈欠,,打斷朱由檢濤濤不絕的介紹道:“好了、好了,,我知道小五最能干了,,你去干吧,有困難就來找朕,?!彼D(zhuǎn)身拿起工具準備嘗試新型吊椅去了。
朱由檢悻悻地收住話頭,,看看一臉不感興趣的朱由校,,知趣的告辭離開。
朱由檢這次沒有回慈慶殿,,而是帶著王承恩去往宮外的信王邸,。明天會有100人前來報道,他要做些準備才行,。
這是朱由檢第一次回信王邸,,這個自己的王府,自己的家,。
明朝京城里的王府,,大多以低調(diào)為主,并沒有別的時期那么金碧輝煌,。不過這也不奇怪,。明朝京城里的王府一般都是朝廷所賜。
在明朝,,藩王們本身都不會住在京城里,,這些王府大多只能起一個駐京辦的作用。所以,,京城的房子就只會以維持為主,。
住在京城尚未就藩的王爺,還沒有封地的收入,,一切都是靠朝廷在供給,。朝廷缺錢,是不可能在王府這里多做花費的,。
就像這信王邸,,就是信王臨時落腳之地。信王一旦就藩就必須離京,,若無意外,,一輩子都不會回來了,,誰還會再去苦心經(jīng)營。當然,,既然是王府,,該有的大小規(guī)制,那是誰也不敢克扣的,。
朱由檢站在王府門口,,打量著自己的家。若無意外,,未來五年自己都會住在這里,。
看著5扇大門的門房,朱由檢感慨萬千,。如果這是前世,,自己要能在京城有個這么大的房子,還是獨家別墅,。就這地段,,這面積,恐怕少于一個億,,只怕連建都建不起來吧,?
那時要有這么個家,那自己得多幸福啊,。呵呵,,不再多想了,反正也回不去了,。不管怎么說,自己也是在京城有房的主了,。雖然不是一個時代,。
王承恩看到信王殿下不說話也不動,只是望著府邸臉色不停的變幻,,他心中感到有些惴惴不安,。信王邸自朝廷分發(fā)過來,自己總共只來了兩次,,府中情況自己也不是很了解,。這萬一府中出了點什么讓王爺不悅的事,自己豈不是也要跟著倒霉,。
想到這里,,王承恩抬頭看了看府內(nèi)的管事太監(jiān)高起潛。高起潛看到王承恩的眼神,,非常鎮(zhèn)定的微微點點頭,,王承恩這才稍稍放點心,。王承恩看到信王臉上又露出習慣的迷之微笑。他才明白過來,,原來殿下剛才只是又走神了,。
在明朝,所有階層的住宅都有明確規(guī)制,。從最高的親王到最低的平民,,各有不同。
信王邸就是標準的五大門,,七正堂的王府規(guī)制,。
朱由檢一個人從大開的中門走入府內(nèi)。繞過照壁,,府內(nèi)是一片開闊的小廣場,足有2個籃球場大小,。廣場的后方就是俗稱銀安殿的正殿,雖然號稱只比皇宮少三磚,,但實際比起皇宮的大殿來,這個正殿小的可憐,。
朱由檢的隨從侍衛(wèi)都從兩邊小門進入,,緊隨在他身后。府內(nèi)太監(jiān)高起潛弓著腰,,面露笑容,,緊隨信王身后,,隨時準備回答信王殿下的問題,。有心在第一次見面的信王心中留個好印象,。
朱由檢并不知道,,原則上就算他是這王府的主人,在他一生中,,也只有第一次進府和他大婚時進府的那次,,他才可以如此堂皇的從中門而入。其他的時間,,除非他有大功于國,,否則,,此中門只會在迎接皇帝或皇帝的代表時才會打開,。
在這個時代,任何住宅的大門,、正房都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你是什么品級就享受什么規(guī)制,不能逾越,。
至于偏房,、耳房、花園之類的建筑,,是不在規(guī)制范圍內(nèi)的,,可以任憑主人喜好自行修建。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歷史上才會有權臣之家可比皇宮的記載,。
不過可比皇宮的建筑,都絕不是正房,。就像據(jù)記載,,張居正家的花園就比御花園還要漂亮。但張居正家的正屋如果敢超制違例,,那他立馬就會被問罪,,還會是千夫所指的大逆之罪。
任何人違反都絕不會有絲毫容情,,這就是大明王朝的禮教,。
朱由檢進府后顧不上逛逛自己的王府,,就直奔書房。不是他沒有興趣,,而是他要為錢莊的從業(yè)人員,擬定一個培訓計劃,。這個東西現(xiàn)在沒人能幫他,只能由他自己思索制定,。他到現(xiàn)在還沒有完全弄好,。不急不行啊,,總不能人都到位了制度還沒有吧,。
看到信王殿下沒有巡視王府的意思,,王承恩松了一口氣,高起潛卻失望的嘆了一口氣,。
當夜,信王邸的書房,,燈亮到了很晚。
第二天,,100個能寫會算的人,,如約來到信王邸報道,。
100人聽著不多,可人一進府,,就密密麻麻的把王府庭院站的滿滿的。
站在銀安殿的臺階上,,看清這100人的面貌,朱由檢心中有些好氣又好笑,。沒想到,,來的100人中,有一多半是17,、8歲的少年太監(jiān)。也是,,自己忘了,那位便宜大哥手里,,最方便調(diào)用的讀書人就是太監(jiān)。這也是大明王朝與歷代的不同之處,。
大明王朝自宣德年間開始,,皇宮內(nèi)就專門籌建了內(nèi)書堂,,用來教導宮內(nèi)的內(nèi)侍讀書,。
內(nèi)書堂管理非常嚴格,它可不像現(xiàn)代的學校,,不許體罰學生,。內(nèi)書堂有一整套處罰的措施,從最輕的罰跪到最高的杖斃,。要是就讀的內(nèi)侍不好好讀書,,那絕不是被戒尺打幾下就完事,他們會受到各種嚴厲的體罰,,下場會變得凄慘無比,。
內(nèi)侍經(jīng)過這種嚴格的培訓,考核合格的才能進入司禮監(jiān)做事,。進入司禮監(jiān)后,,還要一級一級慢慢升遷,最后才能到達內(nèi)侍行業(yè)的最高峰-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整個升遷體系并不比外廷文官系統(tǒng)簡單,。司禮監(jiān)中只有掌印、秉筆,、系筆三個層級才能被稱作太監(jiān),。
像李永貞就是內(nèi)書堂體系培養(yǎng)出來的。不過他早期在內(nèi)侍的爭斗中失敗,,沒能進入司禮監(jiān),。直到他投奔了魏忠賢,這次又借助信王朱由檢給的機會,,才脫穎而出,,做到司禮監(jiān)第三檔次的系筆太監(jiān)。現(xiàn)在的李永貞才有資格被稱為李太監(jiān),。
朱由檢看看眼前這些17,、8歲的少年太監(jiān),一陣無語,。心中暗想:大哥這是把自己這里當成實習基地了,。算了,人來都來了,,那就都留下吧,,總不能再把他們趕回去。不過這些小太監(jiān)要怎么使用,,自己還要好好考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