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招兵測試
第三十七章招兵測試
“好,!”
林嘯聽后大喜,,大手一揮,,“那就事不宜遲,,馬上開干!”
“林大人,,小民年老力衰,,已無法入伍效力,”
一旁陪著的龔振浩見狀,,急忙插話,,“不過,小民也要推薦幾個人啊,?!?p> 原來,龔振浩和何守信他們,,是最早知道招兵計劃的,,所以,何守信他們幾個,,一直在嘀咕入伍的事情,。
龔振浩盤算著,自己也該出點力才對,,便派人回河內莊子,,讓管家從百余家丁中,挑選一些年輕力壯的大明籍小子過來,,準備應征從軍,。
最后,管家選出了三十名精干小伙,。
他們大多是龔振浩從小收留的孤兒,,視若子孫,且都習武多年,,農閑時常年舞槍弄棒,,本就是莊園中護莊的骨干家丁。
眼下,,他們已全部到達海防,,正幫襯著做些發(fā)放糧食物資之類的雜活。
現(xiàn)在,,一聽林嘯他們又在核計這事,,龔振浩早就偷偷吩咐把這些人找回來,他要讓林嘯當面驗收,,當面拍板,。
林嘯一聽很高興:“哎呀,老東家……您可真是及時雨呀,?!?p> 龔振浩笑著擺擺手,示意他出去看看再說,。
步出內堂,,便見幾十個精干小子已經列隊,靜靜地候著了,。
林嘯一眼望去,,小伙們都在二十歲上下,身穿粗布短衣,,個個精神飽滿,。
他們有的眉清目秀,有的濃眉大眼,,身材卻同樣的結實,,應該都是當兵的好坯子。
當下,,他眉角含笑,,走上前去。
龔振浩緊走幾步,,把一個名叫龔鐵牛的小伙子率先引見,,說此人年齡最大,,功夫最好,是這伙人的領頭人……
然后,,他讓其余的都依次自報大名,。
林嘯高興啊,拍拍那個的肩,,摸摸這個的頭,,連聲說好。
小伙子們大部分都姓龔,,至于名字,,不是“貓”啊“狗”的便是“石”啊“鎖”的,總之相當土氣,,最后,,林嘯只記住了龔鐵牛一個。
“林大人,,小民可把這些孩子交給你了,,”
龔振浩也很高興,撫須笑道,,“有勞大人嚴加管教,,把他們訓練成才,為國效力……將來若能功成而還,,也是他們的造化了……”
話音未落,,何守信一干人疾奔而進,急聲嚷道:“林大人,,別忘了我們,,我們也要從軍報國!”
一番介紹,,卻是何守信為首的三位年輕鏢師,,以及六名趟子手。
其中兩位鏢師,,都是何守信的師弟,,分別名叫秦書涯和司徒正,武藝跟何守信出自同門,,都有著一手好劍法,,其中年紀最小的司徒正,尤以輕功見長,,長相也透著一股機靈勁,。
這幾位,林嘯原本早就想招募的,并且,,已經派他們去河內執(zhí)行過偵察任務,,考驗過一次了,真可謂“固所愿也,,不敢請耳,!”
林嘯心里樂開了花,當下全部應承下來,,叮囑他們,兩天后都去碼頭招兵處報名……
翌日上午,,海防碼頭以及各街道,,就張貼了招兵告示:后天,將在碼頭進行招兵測試,。
告示的內容很簡單,,也很鼓舞人心:
一是適齡范圍:18歲至25歲的男性青年,大明籍,,身體健康,,婚否不限。
二是從軍待遇:每丁每月軍餉為白銀五兩,,每月發(fā)薪一次,,家屬享受軍屬待遇,免繳賦稅,。
為了穩(wěn)定軍心,,林嘯決定不惜血本,提高士兵的待遇和地位,。
全軍將士,,不分職務高低,軍餉一律提高至每人每月白銀五兩,,可以直接發(fā)給士兵本人,,也可以發(fā)給家屬。
每年年底,,另發(fā)一定數量的米面肉油鹽等慰問品,,或折成慰問金白銀五兩……
這樣,一名士兵的年薪,,差不多高達六十五兩,,另外,家里還不用繳稅,。
這個待遇,,可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期。
按照當時的物價和收入情況,一個有手藝的壯勞力,,年收入一般不超過三十兩,,沒有手藝的普通農民,毛收入大約只有十兩上下,。
建國之初制定的軍戶制,,沿襲到這時已經極不合理,腐朽不堪,。
由于制度的不合理,,加上各級將領的層層盤剝,世襲的衛(wèi)所軍戶普遍生活無著,,破衣爛衫,、苦不堪言。
平時,,普通軍戶都被圈養(yǎng)在各衛(wèi)所種地謀生,,辛苦種出的糧食,上交的份額比農戶還要高,,每逢出征呢,,本就食不果腹的他們反而還要自帶軍糧……以致大量逃亡,缺額嚴重,。
因此,,明中期開始,便出現(xiàn)了募兵制,。
但是,,錢財都在士紳豪強手里呢,朝廷虧空嚴重,,又窮又賴皮,,除了邊兵外,所有募軍費用全靠將領自籌,。
將領們沒法子,,只得到處打秋風,每到一處便逼著地方豪族拿錢,,美其名曰“勞軍”,。
到了王朝末期,到處都是有后臺的硬茬子,,這招不好使了,,他們就只能打普通老百姓的主意了,常??v兵搶掠,。
普通兵丁雖然不用再種地了,但不種糧的日子,更不好過,。
理論上的軍餉,,是每月三兩,再加些米面鹽布等日用品,,總合不到三兩半,。
這待遇,還說的過去吧,?
答案是:不,!
因為,欠餉,,是家常便飯,。
各級將領人人喝兵血,層層克扣剩下的那點還舍不得發(fā),,先欠著,,一欠就是一年半載的,,直到臨上陣,,才意思意思。
兵丁們怨聲載道,,家里沒了壯勞力,,家人都快餓死了,軍紀和戰(zhàn)斗力可想而知,。
老百姓紛紛逃避兵役,,只要家里還有口吃的,就不愿意當兵,。
同期的清軍倒是不欠薪,,但軍餉似乎更少,普通士兵每月三兩,,額外的日用品沒了,,加上本就游寇起家,因此軍紀更壞,,搶掠成風……
現(xiàn)在,,林嘯把餉銀提高至每月五兩,還是現(xiàn)銀,。
這是很高的收入了,,足夠維持一家的小康生活了。
這樣一來,,軍屬,,就成了羨慕的對象,家有青壯的,紛紛送子從軍,,極為踴躍,。
……
三千多名越軍俘虜依約釋放,治安巡邏的任務,,由二連接手,。
后勤排領到了新的任務,在碼頭旁新建的倉庫前,,搭起了一座高臺,,掛起“大明義軍招兵處”的招牌,忙碌地開展著一應準備工作,。
第三天一早,,看到告示或聽到消息的年輕人紛至沓來,一時間熙來攘往,,人聲鼎沸,。
很多人都是在建筑工地請了假,直接跑來應征的,。
高臺上,,招兵登記處更是摩肩接踵,人潮擁擠,。
后勤排的戰(zhàn)士大聲招呼著:“大家排好隊伍,,挨個登記?!?p> 輪到登記的年輕人,,經過簡單的詢問,過關者便能領到一張登記表,。
登記表上,,逐行標明姓名、年齡,、籍貫,、是否家中獨子、有無身體殘疾,、是否婚配,、是否識字、是否練過武……以及測試一,、測試二,、測試三、測試四等字樣,。
登記處的戰(zhàn)士只詢問前幾項內容,,然后逐項注明,。
識字或練武者,后面便打個勾,,凡是家中獨子者,,或身有殘疾者,以及年齡不在18至25歲之間者,,就不發(fā)表格,,婉言勸退。
領到登記表的年輕人,,每滿二十人為一隊,,便有人領至高臺前的測試場地。
那里,,共有四處測試項目,,林嘯讓他的幾名特戰(zhàn)隊員分頭把關。
第一處,,是投擲測試,,由徐天石負責。
場地上,,一根石灰白線前,,放著幾塊差不多大小的石塊,前面一定距離處,,同樣劃了幾條白線,。
凡是能把石塊扔過第一條白線者,,便算過關,,徐天石就在“測試一”欄目后面打個勾。
凡能扔過第二條白線者,,就打一個三角符號,。
偶爾有扔過第三根白線者,就打一個五角星符號,。
連第一條白線都扔不過的,,便被淘汰……
過關者,就有人領至第二處測試場地,。
這里,,是彈跳測試,由段正宏負責,。
場地上,,同樣劃了幾根白線。
凡是能原地蹦過第一條白線者,,便算過關,,段正宏就在“測試二”欄目后打一個勾,。
能蹦過第二條白線者,便打一個三角符號,。
能蹦過第三條白線者,,便打一個五星符號……
第三處,是力量測試,,由夏博敏負責,。
場地上,放著一副石擔,,重約八十斤,。
測試方式也很簡單,凡是能連續(xù)舉起石擔五次者,,便算過關,。
為防止受傷,也不要求超過五次,,夏博敏就在“測試三”欄目后打一個勾,,舉不滿五次者,便被淘汰……
第四處,,是耐力測試,,由張晨楓和李涵之負責。
測試方式也不難理解,,凡是通過前三項測試者,,組隊,繞圈跑步,。
場地外圍,,事先用石灰劃了一個大圈,周長大約有五百米,,所有應征者,,必須跑兩圈。
李涵之負責起跑發(fā)令,,全身戎裝的張晨楓,,則偷偷用軍用潛水表計時,成績要求并不嚴苛,,凡是在四分鐘以內跑完全程的,,便算過關。
時間一到,,站在終點的張晨楓便喊停,,那些尚未達線者,便被淘汰……
如果四項測試全部過關,,那么恭喜你,,就會有士兵把你帶至倉庫,,上交表格,領取軍裝,,等候命令整隊開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