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 走出國門
天不亮方自歸就醒了,,他索性起了床,泡方便面時,,走到陽臺上看鄰舍家的小花園,。
方自歸和同事們住的這座別墅,正門對著一條四車道的馬路,,后陽臺則對著一片別墅區(qū),。站在這座別墅的三樓陽臺上望出去,最近的一棟別墅刷著純?nèi)榘咨耐苛?,方自歸在國內(nèi)從來沒見過刷這種顏色的房子,。而這座白色別墅的院子里種植著許多熱帶植物,有的葉子大如蒲扇,,有的葉子小如蜈蚣,,也都是方自歸以前沒見過的。雖然新加坡居民大部分是華人,,方自歸還是覺得這里有異國情調(diào),。
天漸漸亮了,陽臺上紅色,、黃色,、藍色的花朵交相輝映,花瓣上綴著晶瑩的水珠,,好像花兒的眼淚,。黎明前一定是下了一場大雨,但太陽漸漸出來了,,東邊的天空泛起濃重的紅暈,一陣微風襲來,,院子里小池塘邊的蘆葦輕輕搖曳,,像是在低語著某種秘密。
方自歸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出國,,第一次住別墅,,第一次用空調(diào),第一次呼吸熱帶的潮潮空氣,,第一次聞到榴蓮的臭臭味道,,這么多第一次在方自歸人生中的第一個工作日內(nèi)完成了,讓方自歸在新加坡的第一晚睡眠來得很晚,。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新加坡住了幾個星期,興奮勁過了,,方自歸能夠早睡早起,,也習慣了新加坡時雨時晴的熱帶天氣。
方自歸回到房間吃泡面時,,室友梁詞醒了,。
“克多,現(xiàn)在幾點,?”
“七點,。”
“噢,,那我再睡會兒,。”
“母司,,等下我叫你好了,。”
“克多”是方自歸的新名字,,“母司”是梁詞的新名字,。
新加坡同事稱呼人,都是直呼其中文名不帶姓的,,哪怕是第一次和你見面,。剛開始大家有點兒不適應,比如所有新加坡男同事都把物料主管黃莎莎叫成“莎莎”,,黃莎莎就覺得,,這也顯得太親切了一些,在國內(nèi),,只有她男朋友和她老爸敢這么叫,。但后來大家就適應了,并且受到這種文化的影響,,來培訓的九個人按照同一個原則,,把英文名的頭一個字去掉,互相取了昵稱,。比如方自歸的英文名是“Victor”,,翻譯過來是“維克多”,,大家就叫他“克多”。于是,,質(zhì)量工程師Donald就被稱為“納德”,,測試工程師Alex就成了“克司”,制造主管William就成了“連母”,。梁詞的英文名是James,,他就成了“母司”。
用這種原則取的名字,,好壞只能憑運氣,,因為該原則是大家都已經(jīng)有了英文名以后,才創(chuàng)新出來的,。像“克多”這個名字就還取的可以,,但“克司”這個名字,有點兒像“克夫”,,給人一種哪家公司請了他,,哪家公司就要倒閉的感覺。而“母司”的名字就好很多了,,跟“公司”正好可以結(jié)婚,,大家都說,“母司”這個名字是可遇不可求的好名字,。
母司跟方自歸是同年同月同星座生,,年齡只比方自歸大幾天,來新加坡后繼續(xù)跟方自歸做室友,。九人中年齡最小的是方自歸,,母司倒數(shù)第二,而年齡最大的納德也就比方自歸大四歲,,所以方自歸跟同事們住在這個有五間臥室的別墅里,,感覺有點兒像住在大學宿舍里。當然,,是豪華版的大學宿舍,。
老卑喜歡說他的第一批兵是“一表人才”,雖然老卑的這個說法有些托大,,但當九人一起在新加坡工廠亮相時,,真是引起了新加坡操作工大媽們集體的贊嘆。據(jù)大媽們反應,,她們以前還以為中國人很土,,沒想到中國人這么帥。大媽們哪里知道,這九人是像選美一樣從三百多人中選出來的,。九人中唯一的女生莎莎,也很給蘇州妹子撐場面,。莎莎眉清目秀,,身材高挑,加上她身上鋪著一層熱帶人民中少見的白皙皮膚,,新加坡工廠那些男工程師們也就被迷住了,。
方自歸在新加坡的師傅,高級SMT工程師杰克遜,,第一次見到莎莎就問方自歸:“蘇州那個地方,,是不是盛產(chǎn)美女啊,?”第二次又碰到莎莎,,他對方自歸說:“哇噢,今天她穿的是短襪,,她腳腕好漂亮哦,。”
就這樣,,方自歸和一幫高顏值的同事,,開始在新加坡學習先進技術(shù)和管理經(jīng)驗。方自歸第一眼看見德福勒新加坡工廠的大樓,,就感嘆資本主義工廠的先進,。這座大樓的外立面,是用銀灰色的金屬板和淺灰色的玻璃幕墻組成的,,辦公室那部分的線條還是弧形,。方自歸覺得國內(nèi)的商場也沒這么漂亮。
然后,,大家也開始學習先進國家的先進生活經(jīng)驗,,沒想到在新加坡生活了不久,就鬧了一個生活上的笑話,。
方自歸為了把每天三十美元的海外津貼盡可能多地帶回海內(nèi),,來新加坡的時候在旅行箱里裝了半箱方便面,除莎莎外,,其他男同事都進行了類似的操作,。但是大家后來發(fā)現(xiàn),在新加坡吃飯并沒有想象中那么貴,,去巴薩(市場)吃一份海南雞飯不過兩新幣,,自己做飯就更便宜。于是,九個人一商量,,準備下班以后分成兩組做飯,,結(jié)果第一次做飯,就做了一樁糗事,。
方自歸,、母司、連母,、納德和莎莎搭檔做飯,。第一次做飯前,大家興沖沖去采辦物資,,納德和連母去超市買碗碟和油鹽醬醋,,莎莎、母司和方自歸去巴薩買菜買肉買米,。采辦回來大家一起動手,,做了一頓中式晚餐,那比方便面還是強太多了,。誰知才幸福了一天,,就出事了。
第二天做飯的時候,,輪到克司那一組四個人先做飯,,他們做著做著,克司拎著連母買的那桶油從廚房里出來了,,說:“母司,,克多,你們用的油不是食用油吧,?”
在客廳里一邊看電視一邊等著做飯的方自歸團隊,,聽到這個疑問,大家都心里一緊,,趕緊研究那桶油,,研究的結(jié)果令人匪夷所思加萬念俱灰——那是一桶燈油。
油是連母采辦的,,母司破口大罵:“媽的連母,,你害得我想吐卻吐不出來!”想吐當然是吐不出來的,,因為已經(jīng)過去了一天,,那些燈油已經(jīng)被消化了。
納德痛苦地皺著眉頭說:“怪不得味道有點兒怪,,我還以為是新加坡的白菜跟中國的白菜不一樣,?!?p> 方自歸無語,忐忑吃了一頓燈油做的菜會不會有后遺癥,。而莎莎氣得一晚上沒吃東西,。
中國的超市很少有賣燈油的,,即使賣,,也不太會放在一個離食用油不遠的區(qū)域,。而新加坡天主堂和寺廟都有,,宗教徒們需要點燈,比如在各種佛像前點長明燈,,所以超市里就有燈油賣。來自中國的唯物主義者連母……此時中國的大學生幾乎個個都是唯物主義者……完全沒意識到這種差異,這是產(chǎn)生問題的客觀原因,。然而產(chǎn)生問題的主觀原因也是有的,就是連母的英語很爛,,而且他貪圖燈油更便宜,。
先進生活經(jīng)驗增長著,先進技術(shù)經(jīng)驗也跟著增長,。這時的方自歸,,知道SMT是什么東東了。
原來SMT是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表面貼裝技術(shù),。此時我國電子工業(yè)還處于中世紀,這種在國外普及的技術(shù)還未在國內(nèi)廣泛使用,。方自歸在大學里學《模擬電子》和《數(shù)字電子》時,,接觸到的零件和工藝也都屬于中世紀,電阻大如米粒,,并且還長著兩條像時裝模特一樣的大長腿,,因為最后要用這兩條腿插在電路板上。而貼片電阻小如芝麻并且沒有腿,,最后是貼在電路板上的,。所以,方自歸面試時,,哪里搞得清楚什么是SMT,。幸好中國電子工業(yè)的中世紀影響了幾代人,來面試的人當中,,沒人有SMT的經(jīng)驗,,在大家都不太懂SMT的情況下,方自歸就撿了一個漏,。
培訓是全英文的,,因為新加坡同事雖然可以用中文和九個蘇州精英交流王菲的新歌和巴薩的雞飯,,但他們不知道技術(shù)上和管理上的那些詞用中文怎么說。然后,,方自歸漸漸發(fā)現(xiàn),,自己的英語口語竟然是九人中最好的,非常驚訝,。以前身邊有莞爾這個參照物,,方自歸一向以為自己的英語爛,想不到在徳弗勒蘇州第一批元老中,,自己的英語水平竟然能坐頭把交椅,。方自歸在大學的英語角操練過,雖然英語說得結(jié)結(jié)巴巴,,但基本上能夠把一個句子湊完整,。而像母司,結(jié)結(jié)巴巴也就算了,,他有時結(jié)巴了一會兒,,沒把一句話說完,竟然就像皇宮里的太監(jiān),,下面沒了,,讓人感到很難接受也很難理解。
有一天,,方自歸忍不住問:“母司,,你英語怎么這么差?”
母司驕傲地說:“我歷史和地理好啊,?!?p> 方自歸以為,一個機械專業(yè)的大學生歷史和地理學得好,,并不值得驕傲,。
更讓方自歸詫異的,是隨著互相了解的深入,,發(fā)現(xiàn)讓自己比較自卑的工大,,竟然還是第一批元老中還算拿得出手的。除了莎莎和母司的大學聽上去比較正規(guī),,其他人的學校沒怎么聽說過,,更有甚者,竟然還有三個是電大畢業(yè)的,。
方自歸這時站在別墅的陽臺上,,想起當時應聘者中,不乏南大交大之類的名校畢業(yè)生,,想起國內(nèi)企業(yè)招聘,,總是優(yōu)先錄取名校畢業(yè)生,,就覺得這個徳弗勒的招聘很奇怪。
不要交大要電大,,難道這些新加坡人選工程師用的是……選美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