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壓力真大
劉文泰經(jīng)常受到名帖參加金陵各種詩會雅集,,在官僚縉紳子弟里的人脈比胡漢山廣多了。
‘啪’的一聲,,合上了宮式泥金花鳥扇,,開始給胡漢山介紹眼前的情形:“以漢山兄的才學想要拜在太子五經(jīng)師的門下其實不難?!?p> “真正的勁敵只有幾位,,一位同樣是淮西勛貴子弟的廖世榮,。”
廖世榮的父親雖然已經(jīng)死了,,依舊給他留下了豐厚的人脈,,以及最為重要的洪武皇帝一直沒有忘記他父親廖永安的為國捐軀。
廖世榮父親死了還是追封為楚國公,,在去年的洪武九年又追封宣力武臣,、光祿大夫、柱國,、鄖國公,。
鄖國公可不是一般的國公,是國公里最殊榮的一等國公,。
另外,,使得廖世榮在淮西勛貴子弟里威望最大的一件事,也是他能夠拜在宋濂門下主要原因之一,。
廖世榮是燕王府儀衛(wèi)副將,,是燕王朱棣身邊的近臣之一。
劉文泰詳盡的講述了廖永安的家世到官職,,以及各種人脈關(guān)系,,看了一眼旁邊的胡漢山。
不因為別的,,同樣是淮西勛貴,,同樣是家世顯赫。
廖世榮站在東籬草堂門口的桃樹下,,身邊聚集了六七名公侯子弟,,在淮西勛貴年輕一輩里可以說是一股很大的勢力了。
要知道舊部最多的江夏侯周德興長子周驥,,身邊也不過十余名公侯子弟,。
胡漢山一個也沒有,反倒是有一名浙東文官子弟,。
胡漢山和劉文泰兩人孤零零的站在一起,再看廖世榮身邊聲勢很大的六七名公侯子弟,,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尤其是燕王府儀衛(wèi)副將的身份,著實是讓胡漢山都有些羨慕了,。
只要隨著日子慢慢過下去,,再加上身邊又有多達六七名公侯子弟幫襯,以后必然能夠撈上一個從龍之功,。
廖世榮還是燕王朱棣在潛邸時的近臣,,等到燕王朱棣登基以后,,一定是最受信任的臣子。
不像胡漢山最怕的就是日子過下去,,最怕時間過的太快,。
不過嘛。
廖世榮放著好日子不過,,敢來拜入宋濂門下,。
犯了洪武皇帝的大忌了。
胡漢山記得廖世榮是淮西勛貴子弟里少有的文武雙全,,城府很深,,怎么會想著拜在宋濂門下:“他不該來的?!?p> 劉文泰聽到胡漢山的嘀咕,,直接毫無顧忌的低聲解釋道:“倒不是廖世榮不忠心燕王,想要走太子的門路,?!?p> “恰恰相反,廖世榮就是太忠心于燕王了,,想要通過拜在太子五經(jīng)師門下,,為燕王拉攏一批太子五經(jīng)師的門生故舊?!?p> 劉文泰對胡漢山真是掏心掏肺了,,這等秘辛誰也不可能知曉,坦坦翁通過這么多年對洪武皇帝和各位藩王的熟稔,,一點點抽絲剝繭出來,。
坦坦翁再三交代不能把涉及到國本之爭的秘辛說出去,一旦被洪武皇帝知道了,,就是抄家滅族的大罪,。
胡漢山聽到劉文泰一片赤誠的解釋,心里明白自己這是犯了認知錯誤,。
太子朱標活著好好的,,誰能想到太子會在洪武二十五年病死,現(xiàn)在可還是洪武十年,。
更加想不到,,以后成為大明太宗皇帝的藩王,竟然是四子燕王朱棣,。
廖世榮過來拜在宋濂門下就好解釋了,,這是在未雨綢繆,是燕王朱棣身邊近臣們商議的結(jié)果,。
太子朱標子嗣不興,,那么多年過去了,,只有一個兒子。
這個長子還體弱多病,,有早夭的跡象,。
這么多年要不是宮里的太醫(yī)用各種名貴藥材吊著命,太子朱標早就絕嗣了,。
太子朱標一旦絕嗣,,各位藩王就有了繼承皇位的機會。
胡漢山聽到劉文泰更加壓低聲音,,講述大忌中的大忌,,儲君子嗣。
點了點頭,,確實就像各位藩王所想的那樣,,太子朱標的長子沒過幾年就死了。
各位藩王們也有繼承皇位的機會,,大明最后一位皇帝崇禎,,就是因為兄長天啟皇帝沒有子嗣,把皇位傳給了弟弟崇禎,。
不過,,就在今年太子朱標的側(cè)室會給他生一個庶長子,也就是后來的建文帝朱允炆,。
現(xiàn)如今的夭折可能太大了,,就連天家也不能避免,縱是側(cè)室又生了一個庶長子,,誰有能保證不會夭折,。
崇禎前面還有三個皇兄,但凡能夠活下來一個,,繼承皇位都輪不到他,。
要不然以廖世榮的身份地位,也不會這么迫不及待的想要拜入宋濂門下,,拉攏一批浙東文官里的門生故舊,。
廖世榮瞧見了胡漢山,放在以前根本不會把他這個紈绔草包當回事,。
現(xiàn)在不一樣了,,胡漢山可以說是名滿江南,成為了金陵前三才子,。
是這一次拜在宋濂門下的勁敵。
廖世榮帶著六七名公侯子弟走了過來,,拱手道:“大家同為淮西勛貴,,場面話就不多說了,,只要能把這次機會讓給本將,以后必定有厚報,?!?p> 讓?
巴不得送給你,。
誰稀罕拜在宋濂門下,。
胡漢山很認真的說道:“放心,本賭怪只是過來走個過場,?!?p> 廖世榮聽到胡漢山居然真的答應了,不禁皺起了眉頭,,沒想到胡漢山的心機這么重,,三言兩句就搪塞過去了。
看來這一次拜入宋濂門下的最大阻礙,,應當就是胡漢山了,。
六七名公侯子弟對于胡漢山的看法瞬間不一樣了,都說他是個沒什么心機的混賬草包,,就連國舅爺馬藩都敢招惹,。
今天看來,一切都是掩飾,。
胡漢山深得左丞相胡惟庸的為官之道真?zhèn)?,對于官場推諉這么的純熟。
看來這一次是鐵了心,,就算得罪燕王朱棣也不惜要拜在宋濂門下,。
話不投機半句多。
廖世榮留下一句各憑本事,,帶著六七名公侯子弟離開了,。
劉文泰都準備好起沖突了,雖然他和胡漢山兩人要被廖世榮等眾多公侯子弟打一頓,。
沒想到胡漢山只是用了一句輕飄飄的推諉,,就化解了這次的挨打。
劉文泰握著宮式泥金花鳥扇,,略帶佩服的說道:“漢山兄在官場推諉方面的造詣,,著實是不簡單?!?p> 胡漢山看著把他當做勁敵的廖世榮等公侯子弟,,又聽著劉文泰的佩服話語。
只想無奈攤手,。
我說的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