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彰顯新貴
因為招賢的建議是由景監(jiān)最先提出,,秦孝公便讓他當“招賢館”的負責人。
每有“賢人”應詔,,由他首先接待,。
當然,也要做一番最起碼的初步考察,。
衛(wèi)鞅被迎入館內后,,與景監(jiān)分賓主落座,自是先奉茶,,再“閑談”:
“先生素常研究哪些學問,?”
“無所不學?!?p> 好大的口氣,!景監(jiān)不動聲色繼續(xù)問:
“那么先生有何專長?”
“治國安天下,?!?p> 既是如此,往下也別問了,,他不是“大能人”就是“大牛皮”,,上交吧,。
從掛“招賢榜”以來,秦孝公已接見了十幾位“賢才”,。
可惜水平都不算高,,好在他的原則是兼容并蓄、量才而用,。
有人來就是“收獲”,,所以并不感失望。
當然,,也有幾位胡吹亂侃的江湖騙子,,其實一無所長。
但是為了照顧影響,,仍管酒飯,,贈送盤費,禮送出境,。
聽到景監(jiān)的報告,由于口氣太大,,毫不謙虛,,孝公對新來的這位沒抱多大希望,估計不過一狂士耳,!
但還是客客氣氣地迎到殿上:
“先生辱臨鄙邦,,愿賜教于寡人?”
衛(wèi)鞅一變方才對景監(jiān)的那種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正經(jīng)八百地說道:
“聞君欲強秦國,,成大業(yè),夫業(yè)之大者,,莫過于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君有意乎,?
然秦乃戎狄偏邦,,而為‘王’須厚積其德,自契至湯,,修十世,,商傳六百;
后稷至文,、武,,累十五代,,迤八百至今;
秦欲成王業(yè),,請自君始,,先聽臣述‘王道’之根本;
立‘圣賢’之基礎,;夫‘王道’者……”
孝公開始聽他講什么“王業(yè)”還有點兒興趣,,后來聽說要下幾百年的修煉功夫,心已涼了半截,。
到他絮絮叨叨地大講什么:
“王者”以仁義垂范于世,,以禮教規(guī)范其民。
若父愛子,,誠相信,,不相欺,民不忍背之,,臣不忍判之,,則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萬國朝貢,,天下一統(tǒng)……
孝公越聽越?jīng)]勁兒,困得睜不開眼睛,,竟伏在案上打起呼嚕,,睡著了!
衛(wèi)鞅瞅著,,只是微笑……
下午,,孝公告訴景監(jiān):
“這位新客,滿嘴都是又酸又臭的迂腐之言,,毫無用處,,讓他走!”
景監(jiān)當即通知衛(wèi)鞅:
“先生之才太大了,,對于鄙小邦,,有如‘大材’過于‘小用’,請您到能‘用武’之地去兜售吧,?!?p> 衛(wèi)鞅笑了:
“怎么?君侯不喜歡‘王道樂土’嗎,?”
景監(jiān)哼了一聲:
“他喜歡的是‘霸道’,!”
衛(wèi)鞅搖頭嘆息:
“魏惠王口口聲聲卻是要遵先王之道,以仁,、義,、禮,、教粉飾天下,臣以為天下之君都樂此道,,才進奉于孝君,。
既非其所好,臣還有‘伯術’,,請再給我一次機會,。”
景監(jiān)直搖頭:
“我們主公的耐性已到極限,,別看他笑模笑樣的,,翻了臉也會殺人?!?p> 衛(wèi)鞅還是笑:
“那你這‘招賢館’就關門吧,,保證不會再來一個人。告訴他,,我這回說的,,保證他愛聽?!?p> 秦孝公對這位衛(wèi)鞅先生,,從心里說,真是膩歪透了,,連一個字也不愿再聽他說。
但又怕一見而卻之,,真會造成自己“無容人之量”的負面影響,。
讓真正的“賢人”因之而望秦止步,豈不損壞“招賢計劃”,?
畢竟是位“明君”,,捏著鼻子咬咬牙,還是把衛(wèi)鞅恭迎進秦宮,。
衛(wèi)鞅對孝公這次的態(tài)度,,似是暗暗點頭。
分賓主落座后,,秦孝公依然那么客氣:
“先生今日何以教寡人,?”
衛(wèi)鞅擺手:
“不敢言教,然知君似不欲王道,,今進‘伯術’可乎,?”
我的天!別又是浩浩乎平沙無垠的一大套,,不由得心驚膽戰(zhàn)地問:
“什么是伯術,?”
“伯者,,雖為王臣,卻可以代天子掌征伐,,號令四方使諸侯恭順,,無王之名而有王之實。
如齊恒公,、晉文公,、秦穆公?!?p> “也需修百年之德否,?”
秦孝公已經(jīng)被他嚇出毛病來了。
衛(wèi)鞅一笑:
“當然要修,,卻無需百年,。
只修德飾于外,掛在嘴上,,在茶余飯后或公眾場合練練就行,。
真正需要的,是做后盾的實力,。
否則像宋襄公那樣,,扛著‘仁義道德’的大旗上陣,一打就敗,,誰還奉你為‘方伯’,、‘霸主’?
要想稱霸天下,,必須國富兵強,!”
秦孝公不禁脫口而出:
“此正寡人之所求!問題是怎樣才能國富兵強,?”
“要想國富兵強,,必須變法!”
衛(wèi)鞅的態(tài)度突然變得非常嚴肅:
“君厭‘王道’,,但當前實施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卻還都是千百年前按‘王道’的要求制訂的。
‘王道’不僅是讓人聽了厭煩,,而且因為它腐朽到只對少數(shù)人有好處,,卻阻礙國家發(fā)展前進的地步。
早就應該揚進歷史的垃圾堆中了,!
只有推行新的治國之策,,才能使秦國富兵強,屹立于諸國之林,!”
總算有了一吐為快的機會,,衛(wèi)鞅滔滔不絕,,非常興奮。
秦孝公比他更興奮,。
這些新鮮的觀點,,一掃耳中積垢,有如酷暑中痛飲涼冰水,,精神大振,,急不可耐的問:
“愿聞其詳!”
聲音之高,,讓殿后的景監(jiān)以為他又發(fā)怒了,,嚇得伸頭偷窺。
卻見孝公雙手托腮伏在案上,,像小孩子聽故事那樣聚精會神,。
而衛(wèi)鞅則扳著手指,歷數(shù)當世之弊端,,應從哪些方面去改革……
通過新舊優(yōu)劣的對比,,使孝公認識到“改革”的成效,以增強他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張,,堅定推行變法的信心:
“……夫國不富,,無力用兵;
兵不強,,無以摧敵,。
要富國,必須鼓勵耕,、織以提高物質的生產(chǎn)力,;
要兵強,必使將士勇于作戰(zhàn),,提高戰(zhàn)斗力。
誘之以重賞,,則人民有了奮斗的目標,;
威之以重罰,人民便不敢放任自流,。
只要國家能夠做到政,、令必行,賞,、罰必行,,就能使全國上下都能隨著您的意愿轉動。
愿富,、愿強,、愿控制天下……還有什么做不到的,?”
“伯術”撥動了秦孝公的心弦,衛(wèi)鞅也感到遇見知音,。
據(jù)說二人一問一答進行了三晝夜,,把吃飯、睡覺全都忘掉,,仍那么精神抖擻,,毫無倦容。
秦孝公當即拜衛(wèi)鞅為“大良造”,,準備推行“新法”,。
雖然封于“商地”還是后來的事。
但為了區(qū)別于那個默默無聞的“衛(wèi)鞅”以彰顯一位新貴的面世,,從現(xiàn)在起就稱他為“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