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尋求避難
秦,、晉聯(lián)軍伐鄭的時候,鄭派燭之武游說秦穆公:
日后秦東出,,鄭國可以承擔(dān)招待你們食宿的“東道主”,。
從而化解了秦、晉聯(lián)軍,。
這個名詞就是由此而來,。
做為“東道主”,信陵君當(dāng)然不愿意讓自己的客人處于不愉快的狀態(tài),,便親自詢問:
“先生在無忌這里少見歡顏,,是傷痛沒好,還是有招待不周之處,?”
范雎勉強(qiáng)笑了笑:
“公子多慮,,傷痛都已經(jīng)好了。
您對范雎可說是起死人,、肉白骨,,再造之恩,如同父母,。
每日在府中養(yǎng)尊處優(yōu),,還有什么可挑剔的?
但范雎終是七尺男兒,,年富力強(qiáng),,空學(xué)一身本領(lǐng),,上不能佐君王以光宗耀祖;
下不能撐門戶,、養(yǎng)育妻兒,。
就這么藏在您府中,靠您的庇護(hù)生存,,也未免太窩囊了,!
蒼天啊,!何時才是我范雎報仇雪恨出頭之日,?”
對范雎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
但范雎的心愿信陵君卻不能做出承諾,。
因為他們畢竟生活在魏國,,還都在魏齊的權(quán)力網(wǎng)罩之下。
無論范雎有多大的冤屈,,做為信陵君,,都不可以摧毀這張“網(wǎng)”給魏國造成損失。
只得安慰范雎:
“先生不必焦急,,暫屈居我府中等待時機(jī),,月有盈虧,他魏齊就能萬無一失,?”
范雎嘆口氣:
“公子的庇護(hù)其實也不是絕對可靠,。
實不相瞞,我不止一次聽說,,魏齊對公子很不滿,,經(jīng)常在大王面前說您的壞話。
久而久之,,必然不利于您,,所以您也得提防?!?p> 信陵君笑了笑:
“我也感覺到大王對我不似從前,,但自認(rèn)所為無不利于國家。
我和他的分歧只是看問題的標(biāo)準(zhǔn)不同,,是非自有公論,徒進(jìn)讒言,,沒有證據(jù),,其奈我何?”
“證據(jù),?”
范雎咧咧嘴:
“他以臣為‘叛國’必置于死地,,又有什么證據(jù),?
您聽說‘曾母跳墻’的故事嗎?
曾參的母親在家中織布,,一連三次聽別人說‘曾參殺人’,。
前兩次她還不信,聽到第三次,,終怕受牽,,跳墻逃走。
以曾參之賢,,曾母還不敢相信他無罪,,何若一般人?
我不否認(rèn),,真理最終會放射出它的光輝,。
但在這個過程中好人得付出多么沉重的代價?
又有多少忠直耿介之士粉身碎骨,,也只贏得后人一聲嘆息,?
所以我的苦悶就在于長久的等待。
因為我渴望由自己揮動復(fù)仇之劍,,用力量來評論是非曲直,!”
信陵君明白,要使范雎有所解脫,、有所作為,,不僅不能長居信陵府,也不可存身于魏國,。
必須到國外去開創(chuàng)他的事業(yè),。
可惜一個人才,又要被逼到異邦,。
像當(dāng)年吳起,、孫臏、商鞅,、張儀,、犀首那樣到敵人那里去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
反給自己造成一次又一次幾乎滅絕的打擊,!
他真想馬上去找魏王,,要求為范雎平冤,委以重任,!
但他也明白,,這是妄想,何況哥哥對自己已經(jīng)越來越疏遠(yuǎn),?
不過他現(xiàn)在還顧不上考慮自己,,擺在面前的難題是:
范雎到哪里去,?
韓、趙是相鄰的盟國自不必說,,就是逃到楚,、燕,誰也不會因為一個“罪犯”而破壞與魏國的關(guān)系,。
魏齊只須一紙公文就可以把他“引渡”回來,,只有秦最合適,但信陵君實在不愿讓范雎流入咸陽,。
秦國的侵略擴(kuò)張勢焰越來越囂張,,自己日后勢必與秦處于敵對。
以范雎之才在秦必能成為叱咤風(fēng)云的決策者,,豈不是給自己設(shè)置了一個強(qiáng)硬對手,?
然而,目前的范雎還只是一個避難的罪犯,,正眼巴巴地等著自己伸手救援,。
自己不能像公叔痤那些政客對商鞅那樣,“殺之以防患于未然”,。
就是撒手不管,,也會引來種種議論和猜疑。
損害自己扶危濟(jì)困的形象,,非俠義大丈夫所為,!
其實,還有一條出路,,但信陵君猶豫片刻才提出來:
“齊王對你的印象很好,,你若到他那兒去,必得重用,,魏齊也就害不了你啦,。”
范雎雙眉怒豎,,激動得站立起來:
“范某與齊,,確無私情,如果現(xiàn)在投齊得到重用,,那我的冤情不冤,。
不但證明魏齊、須賈做的對,,連公子也要懷疑我,。
人生在世,名比命重,范雎寧死也不能投齊,!”
信陵君也呼地站起,緊握住范雎的手:
“無忌今日確知先生是真君子,!
剛才誤言,,還望見諒!
請你再忍耐幾天,,我定送你入秦,。
不過,我跟秦國君臣都沒什么交往,,沒人引薦,,難見秦王,只怕還會流落街頭,。
對這些困難,,你有思想準(zhǔn)備嗎?”
范雎不禁潸然淚下:
“公子,,我現(xiàn)在想的只是逃命要緊,。
在秦國雖然舉目無親,但就是沿街乞討,,也總比現(xiàn)在像老鼠一樣成天提心吊膽地晝伏夜出強(qiáng)吧,?
公子,我實在是走投無路了,!”
信陵君點點頭:
“也確實如此,,不過你放心。
在我府中還能確保安全,,便是走了風(fēng)聲,,料想魏齊也不敢到我府中搜人!”
范雎嘆口氣:
“公子是明白人,,范雎豈能在您的府中老死終生,?”
這才是他的真心話!
信陵君當(dāng)然明白,,不放他入秦,,他就只有死。
處于那種時代的“俠義”,,信奉的是大丈夫立于世間,、一諾千金、有始有終,。
總不能虎頭蛇尾,、被人恥笑!
既已答應(yīng)幫他,就不能再考慮自己的利害關(guān)系,!
其實,,范雎也知道,自己入秦后,,果能一展胸懷,,就要報復(fù)魏齊。
而公子雖不是國王,,卻也代表魏國,。
想到這里,又滴下淚來:
“我知公子以秦為敵,,深受公子再生之恩卻要投奔秦國,,實在是有負(fù)公子,卻又被逼無奈,。
然而我入秦后,,食秦之祿必當(dāng)效忠于秦,還望公子見諒,。公子私恩,,范雎刻骨銘心終不敢忘!”
信陵君也不禁熱淚盈眶:
“無忌只想仗義救無辜,,并不指望回報,!
愿先生此去鵬程萬里,勿以無忌為念,。
但求掌政之后能少征戰(zhàn),,讓百姓安居樂業(yè),無忌就心滿意足了,!”
范雎嘆口氣:
“公子雖然這么聰明,,看得還不夠深遠(yuǎn)啊,!
天下紛爭,,皆因各懷其利,必要等到天下歸一后,,萬民方得安寧,。
公子此時羽翼未豐,難道日后就不會有這個想法嗎,?”
信陵凝視片刻,,搖搖頭:
“無忌只以拯天下蒼生為己任,卻無意于牧天下,!”
如果信陵君接受范雎的建議,,也許可以改變中國史。
但是,坦率地說,,即如后人所推崇的那樣:
秦始皇統(tǒng)一了中國,,功可謂“豐”,績可稱“偉”,,但黎民百姓呢,?
征服六國的血腥大屠殺后,仍繼以修長城,、建阿房,荼毒生靈,。
接壤而來的又是數(shù)十年楚漢相爭,、劉家內(nèi)亂。
人民還是得不到安居樂業(yè),!
無論觀點能否統(tǒng)一,,信陵君送范雎出逃的工作卻一直在努力。
之所以要等待,,一是魏齊并未釋疑于心,,還在外松內(nèi)緊地監(jiān)視外出人員。
甚至把鼻子嗅到信陵府,,
但這里沒有“賣友求榮”之輩,,所以嗅不出什么味道。
不過也不能不加小心,。
再說,,雖然與秦人沒什么交情,信陵君把范雎送到秦國后,,還要讓他得到起碼的照顧,。
盡可能尋個進(jìn)身之階。
機(jī)會很快就到了,,門上報告:
“秦‘謁者’王稽拜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