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這一世的榮耀,,都是前面千百世的沉淪換來的,。誰也沒長前后眼,根據自己的優(yōu)勢做出決策,,不算沒遠見,。
有時看歷史,會讓人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如果秦漢之時,,跨海征服日本,,不就沒以后的事兒了;如果咱們當天朝上國的時候,,就把周圍的藩屬國變成自己的郡縣,,那中國不知道要有多強大;如果西羅馬人不用鉛制品,,應該不會那么快亡國吧,;如果咱們中國人不只造瓷器,還造玻璃,,就不會在科學上落后于西方了,;如果明朝中后期的資本主義萌芽,開花結果了,,中國還將繼續(xù)領先世界,;如果……可惜沒如果,每一代人只會在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中做決策,。
01.
不是自愿,,是被迫
這不是某個人短視,不注意吸收新的文明因素,沒有國際視野,,而是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所在,,船大不好調頭。我們一直贊揚宋朝打破了坊市界限,,推動了商業(yè)發(fā)展,,孕育出了市民階層,創(chuàng)造出了燦爛的大宋文化,。但你以為宋朝統(tǒng)治者,,不羨慕唐朝的坊市制度嗎?羨慕呀,,坊市多好的,,一件件事安置得明明白白,好管呀,。
但是宋朝皇權不夠大,,做不到呀。士大夫不答應,,老百姓也不答應,,大宋皇帝能怎么辦?但凡有點主意,,自己的皇宮,,也不可能是歷朝歷代最小的了。所以大環(huán)境才是決定因素,,作為統(tǒng)治階級一份子的皇帝,,反倒起不了決定作用。
你以為英國的“失地王”約翰,,愿意簽《大憲章》嗎,?但是不簽不行呀,大封建領主,、教士,、騎士和城市市民都反對他,不簽王位就沒有了,,命可能都保不住,。你以為英國國王威廉三世夫婦,愿意簽《權利法案》嗎,?誰不愿意手中的權力大一些,?但是不簽不行呀,爺爺查理一世被推上斷頭臺,,距今才40年,。
而且威廉三世,,到底是來自荷蘭的英國女婿,白撿個英國王位就不錯了,。就這樣,,英國一步步走上了君主立憲的道路。掌握實權的英國國王,,也沒想這樣干,,這不是一步步被逼到這兒了嘛。
每個后發(fā)者,,在剛剛起步的時候,,與先發(fā)者相比,,都是劣勢重重的,,但他們沒法走先發(fā)者的路,這條路已經讓對方給堵死了,。事后來看,,另辟蹊徑倒走出了一條康莊大道,可在當時,,是死路還是活路,,尚未可知。
02.
資源不允許
據說東羅馬人,,一直羨慕西羅馬人,,能用鉛制酒杯喝葡萄酒,那簡直是人生享受呀,。更羨慕對方財大氣粗,,直接用鉛制品做排水管道。卻不知道鉛制品嚴重損害智力發(fā)育,,自己在不知不覺中逃過了一劫,。
而我們中國,因為有著優(yōu)質的陶土資源,,以及先進的制瓷技術,,制造出的瓷器,行銷海外,,價格高昂,,為我們賺取了大量財富。西方人就沒這個運氣了,,只能咬牙承受高價,。但在我們將制瓷技藝發(fā)揚光大時,西方人卻鼓搗出了玻璃,,還把這玩意兒做得越來越透亮,。而近代科學,,就從一個個燒杯,一支支試管中,,來到了世人面前,。
但你能說我們中國人不聰明嗎?在當時的資源條件下,,制瓷是最優(yōu)選擇,。
03.
技術不允許
既然資源不允許,那我們朝領土看,。在以前中華帝國實力強勁時,,我們把周邊土地都變成自己的郡縣,難道不行嗎,?還真不行,。先說打仗,明朝為了征服越南,,投入了不計其數的兵力,,數百萬軍費,結果每年的產出卻少得可憐,。最后由于巨大的財政虧空,,不得不撤兵回國。說實話,,打得贏,,虧不起。
再說治理,,古代中國治理地方靠政令文書,。快馬一月所能跑到的地方,,就是中國統(tǒng)治的極限,。周邊地區(qū),即便打得下來,,也虧得起,,可也無法建立有效的直接統(tǒng)治。駐軍少了,,壓不住當地人,;駐軍多了,直接就割據自立了,。想想玉門關,,離長安還不算太遠,就“春風不度”了,,更何況萬里之遙的周邊地區(qū)呢,?北魏后期的六鎮(zhèn)之亂,,不就是因為孝文帝遷都洛陽,朝廷控制不住邊鎮(zhèn)了嗎,?
你能說我們中國人不向往遠方嗎,?實在是當時的政治體制,技術條件,,不允許啊,。
04.
國力不允許
1588年,英國擊敗了當時最強大的西班牙無敵艦隊,。事后總結,,說是英國船小、靈活,,充分發(fā)揮了自身優(yōu)勢,;而西班牙的艦船,太過笨重,,不好調頭,。但你以為英國人愿意造小船呀,?還不是因為沒錢,。為了打仗,連海盜德雷克,,都被招安成正規(guī)軍了,。可后來一闊起來,,造的船也從來沒小過,。
而與英國在海上競爭的荷蘭,也有一大創(chuàng)舉,。她的運輸船竟然自廢武功,,卸下了武裝。要知道海上可有不老少的海盜,,這樣干太危險了,。但荷蘭有她自己的道理。首先,,卸掉武裝能夠裝載更多的貨物,,使荷蘭的運費更有競爭力。其次,,沒有了笨重的艦炮,,荷蘭人便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改造船只的規(guī)格大小,,一方面能裝更多的貨,,另一方面也能夠少交一些稅,。不這么做的話,國土面積狹小的荷蘭,,憑什么擊敗眾多海上強國,,成為“海上馬車夫”呢?
但英國與荷蘭的競爭對手也沒做錯,,既然有優(yōu)勢,,干嘛非要冒險呢?土豪自有土豪的做法,。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這一世的榮耀,都是前面千百世的沉淪換來的,。誰也沒長前后眼,,根據自己的優(yōu)勢做出決策,不算沒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