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王尚書引經(jīng)據(jù)典,、嚴編修口蜜腹劍
朱厚熜甫聽王瓊之言,心中大駭不已,。
王瓊果如自己所思一般,不過是無外力之時,,則于楊廷和內(nèi)斗,;若有外來壓力,,則同氣連枝,一同抵御,。
如若其互相有仇怨,,朱厚熜尚可從中牟利,,打擊一批,,而拉攏一批,。
可若同氣連枝,,則朱厚熜只能束手無策!
蓋其眼下,,尚未獨攬大權(quán),,暫時不能與之翻臉,。
至于掀桌子,,則更是不可能……
然,。
待王瓊后言發(fā)之,,則令朱厚熜陷入深思!
因王瓊之言,,實乃老成謀國之言耳,!
眼下己甫登大位,,股下龍椅尚未坐熱,手中之權(quán),更是微乎其微,。
向使趕走楊廷和,,難道不會有稻廷和邪,?
非也,!
蓋與楊廷和相謀者,,皆正德遺老,,乃由想法相同,故成一黨,。
若楊廷和去位,明日便來一個稻廷和,、趙廷和,、資廷和,。
若是無法從根本處解決問題,即使解決再多內(nèi)閣,,結(jié)果也不會有絲毫變化,。
且楊廷和去位,,如今糜爛局勢,,誰又能一力承擔?
甚至于因為內(nèi)閣走馬觀花,,頻頻更換執(zhí)政之人,,最終只會使朝政惡化。
屆時,!
一個殘破的大明,,與之有何益處?
并無,!
甚至于,,可能會身死國滅,。
朱厚熜不知道乃是歷史上崇禎便是如此做,且也確確實實亡國,,自掛東南枝,!
崇禎自天啟七年八月登基,截止崇禎十七年三月自縊,,短短十七年半時間,換掉首輔近達二十人,,內(nèi)閣大學士前后足有五十人相繼登場,,為人所戲稱“崇禎五十相”。
五十位內(nèi)閣大學士中,,有二十七人被罷黜,、免職、戌邊,、死亡(非正常),,占據(jù)總?cè)藬?shù)一半有余。
替換八十位九卿,,其中兵部尚書有十三人中,有四位被誅殺或下獄,。
刑部尚書先后登場有十七人;戶部尚書先后登場有八人,,其中四人被誅殺或下獄,或殉職,、或削職。
誅殺總督七人,,巡撫十一人,,另加被捕之時自殺一人,。
薊遼總督半年之內(nèi)頻換五人,。
可謂開歷代之先河,,縱觀歷史聞所未聞也,!
然如此頻繁換,,于國何益?
無益,。
且容易導致令出多門,,朝令夕改,朝政因此混亂不堪,,行政效率極其低下!
不想著解決根本問題,,反而在一些邊邊角角挑刺,想著解決不了問題,,就把有問題之人給解決,他不死沒人死,!
同理!
朱厚熜此時亦然,!
只要其尚未掌權(quán),,沒有找到合適代替楊廷和之人,,無論換多少人,最終結(jié)果依然如此,,還會使朝政敗壞,!
且王瓊還舉了兩個非常有內(nèi)涵成例!
一:是漢宣帝劉詢與霍光,!
二:是漢質(zhì)帝劉纘與梁冀,!
霍光、梁冀皆是大將軍,,又俱為權(quán)臣,!
一個是“如芒在背”主角,一個是“跋扈將軍”主角,。
且皆有擁立之功,,甚至于權(quán)傾朝野,無人不深深忌憚,。
然劉詢與劉纘二人做法截然不同,!
前者潛龍在淵,等待時機,,對霍光百依百順,,惟有因皇后一事,偶有紛爭,。
后者鋒芒畢露,,口不擇言,對梁冀百般厭惡,,直言跋扈將軍,,被人鴆殺,!
王瓊一語雙關(guān),以劉詢寬慰天子,,以劉纘告誡皇帝,,不可謂不用心良苦!
且既未明言天子需避讓楊廷和,,從而青史記錄,,讓皇帝有失顏面,又未之言楊廷和奸臣,,但卻讓其坐實奸臣之實,,無論楊廷和是辭官、亦或繼續(xù)任職,,皆背負此名,!
除非朱厚熜,日后為其證明,。
不然《明史·奸臣傳》必有其在于上,!
然而這一切王瓊并未直說,甚至一再維護楊廷和,,稱其輔弼良臣,,有霍光之能、之功,,無梁冀之惡,、之奸,可謂用心良苦,,一石數(shù)鳥,!
向使天下人知道此意,實乃明褒暗貶,,但亦拿之無可奈何,!
且楊廷和事后,還需領(lǐng)子上門拜謝,。
總不能楊廷和被王瓊救后,,還謂其借古諷今吧?
即使事實的確如此,,可并無任何證據(jù),。
要是楊廷和四處告知,稱王瓊心思險惡,,借古諷今,則必有失君子大度,。
是故楊廷和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誰讓他坐上那個風口浪尖的位置,?
注定為天下人所責!
朱厚熜在此刻,,也對明朝政斗高手,,有了一個深切認知。
其手段猶如羚羊拐角,,無跡可尋……
引經(jīng)據(jù)典,,口吐錦繡,若非精于此道者,,尚以其夸己,,實則墜如彀中仍不自知!
在王瓊首當其沖,,為楊廷和說話之后,,人群中早已等待機會的官員,則搶在百官發(fā)話之前,,咳嗽一聲,。
朱厚熜甚是疑惑,此等事情,,一個站在末尾官員,,也有如此巨膽,敢搶在一眾高官面前說話,?
其實不知止朱厚熜一人,,百官皆疑惑不解,頗想看看是何人如此大膽,,然限制于冠上展翅,,無法回頭探視,故而忍住,。
朱厚熜見有人發(fā)言,,也未想過不讓人言。
朝堂嘛,!
本便是商議事情之地,,若不許人言,又何須每日天不亮便起床洗沐更衣,,然后頂著熊貓眼上朝,。
故而朱厚熜輕道:“卿有何教吾?”
此人年紀不過四十之際,,身高六尺,,身材消瘦,面如冠玉,,眉目疏長,,高挺鼻梁,,頷下一尺稀髯,身上時時散發(fā)書香之氣,,儒雅非常,。
身穿一襲七品,徑一寸小雜花青色公服,,腳踩皂色厚底靴,,腰勒烏角革帶,懸藥玉,,趨步走至殿陛,,然后將手上槐木朝笏插至腰間,以宏亮的聲音伏拜奏對:“臣翰林院編修,,嚴嵩有奏圣人,!”
“咔……”
朱厚熜只感覺晴天霹靂,他雖然對明朝歷史不甚了解,,但嚴嵩鼎鼎大名他還是聽過的,。
網(wǎng)傳中國歷史,“十大奸臣”其名彪著,,“明朝六大奸臣”他也在其中,,可謂臭名昭著。
哪怕網(wǎng)絡洗白能手,,靠洗白歷史人物吃飯之人,,也很鮮有人會去洗白此人。
乍聽此人名聲,,朱厚熜倍感壓力,。
如若說楊廷和惡名網(wǎng)絡略有流傳,但嚴嵩之名,,但凡觸及歷史之人,,哪怕只是皮毛,皆聞其臭,。
經(jīng)《怪俠一枝梅》,、《大明1566》、《海瑞》,、《海瑞斗嚴嵩》相繼播出之后,,席卷大江南北,其臭名連三歲小兒都有耳聞,,嚴嵩好似生有原罪一般,。
如此奸臣,幸虧只是身著綠袍,,不然朱厚熜都準備提桶跑路,!
此人可比楊廷和名聲大,!
不過眼下還只是小嘍啰,,日后找個機會扼殺搖籃之中便可,!
拿定主意的朱厚熜,想要聽一聽這大奸臣,,對另一個大權(quán)臣有何見解,,遂緩緩點頭:“卿旦言之,朕傾耳聆聽,!”
“臣以為,,王尚書所言極是,楊閣老乃國之棟梁,,有扶大廈之將傾,,力狂瀾于既倒之功,雖圣人封賞過后,,似有不當,。
然其有伊、霍之德,,無操,、莽之舉耳。
陛下若放歸,,豈非讓后人恥笑國家無容人之量,?我朝圣天子不如前朝之帝邪?
固然孟子大賢有法先王之舉,,然荀子大賢亦有法后王之論,!
嵩竊以為,我朝君父,,蓋三代圣主亦有差矣,,何以遜前漢之帝邪?伏惟天子明哲圣查,,納臣愚見,,挽留元輔,共扶社稷,。
則皇明中興,,洪武盛世可期也!”
嚴嵩說完之后,,鳴鞭炸響,,當即起身回歸自己班位,前北向立,。
而朱厚熜聽了之后,,心中卻暗道:“口蜜腹劍乃奸臣之原術(shù)邪,?”
蓋嚴嵩此言,甚合朱厚熜之意,。
先以楊廷和有大功,,亦有大能,絕不可輕易放歸,!
又言楊廷和有伊,、霍之功,無操,、莽之行,,來向朱厚熜表示,楊廷和雖然非純臣,,然其尚無操,、莽之舉,不可輕而動之,!
反而應該向太甲,、劉詢對待伊尹、霍光一樣,,暫且收斂鋒芒,。
今楊廷和六十余歲,而您卻僅有十四而已,,有的是時間,,根本不需要著急。
如若操之過急,,不免曹操誅忠臣,、殺皇后之事再生。
只要能沉得住氣,,您的江山早晚會被穩(wěn)固,,權(quán)利我們也會為你爭取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