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春秋到戰(zhàn)國的一段巨變中,,最要的,,是民間自由學(xué)術(shù)之興起。
一,、春秋時代之貴族學(xué)
上古學(xué)術(shù),,其詳難言。據(jù)春秋而言,,學(xué)術(shù)尚為貴族階級所特有,。
貴族封建,立基于宗法,。國家即是家族之?dāng)U大,。宗廟里祭祀輩分之親疏,,規(guī)定貴族間地位之高下。宗廟里的譜牒,,即是政治上之名分,。
大祭前有會獵,【即相傳之“巡狩”,?!刻熳蛹蓝Y,諸侯畢至助祭,?!尽胺舛U”為祭天地之禮,惟天子始得祭天地,,表示服從者亦畢來助祭,,故巡狩,、封禪為古帝王大禮也,。】祭后有宴享,,表示相互間的聯(lián)絡(luò)與名分。宗廟的“宰”,,和掌禮的“相”,,便是主持這些名分的人。臨祭有歌頌,有祈禱,,有盟誓,。頌詞、禱文,、誓書的保存,,便成后來之歷史。
宗廟里的祝史,,還兼掌占星候氣,,布歷明時,使民間得依時耕稼,?!局T侯皆受共主所頒時歷,曰“奉正朔”,,故以改歷表示易代與革命,。】并記載著祖先相傳的災(zāi)異及其說明,?!救缰軓R所藏周公金騰,是其例,?!?p> 大抵古代學(xué)術(shù),只有一個“禮”,。古代學(xué)者,,只有一個“史”?!炯磸R祝,。瞽史司天,祝史司鬼神,,史巫司卜筮,、司夢,皆廟祝也,。故左傳載天道,、鬼神、災(zāi)祥,、卜筮,、夢特多,由史官職掌如此,?!?p> 史官隨著周天子之封建與王室之衰微,,而逐漸分布流散于列國,即為古代王家學(xué)術(shù)逐漸廣布之第一事,。
古者諸侯無私史,,祝佗言成王賜魯“祝、宗,、卜,、史”,【定公四年,?!看唆斨芬病Pl(wèi)太史柳莊死,,獻公告尸曰,;“柳莊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薄咎垂康胰胄l(wèi),囚史華龍滑與禮孔,,二人曰,;“我太史也,實掌其祭,?!薄鹃h公二年】此衛(wèi)之史也。齊,、晉各亦有史官,,書曰“趙盾弒其君”、“崔杼弒其君”,、明非史官之君,。【故曰,;“春秋天子之事,。】史官其先皆自周室逐漸分布于列國,。司馬遷自稱先世,;“世典周史?;?、襄之間,司馬氏去周適晉,?!酒鋾r有子頹,叔帶之難,?!糠稚ⅲ蛟谛l(wèi),,或在趙,或在秦,。”【史記太史公自序】昭十五年,,周景王謂晉籍談曰;“昔而高祖孫伯黶,,司晉之典籍,以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于是乎有董史,?!径旁姡弧靶劣?,周人,,二子適晉,為太史,?!薄堪爻rq去周之齊,【見晏子春秋,?!刻焚伲╠ān)去周入秦,【見史記,?!繒x亂,太史屠黍以其圖法歸周,?!疽妳问洗呵铩,!看私允饭儆芍醒肓鞑剂袊乱??!玖袊惺罚群蟛煌?,春秋凡諸侯書卒者,皆有國史以考其世次者也,。其不書卒,;或國滅,失其本史,;或國雖在,,而未有史,皆無所考其世次,。其世次有入春秋即見者,,有近后方有者,此皆史之所起有久近也,?!?p> 禮本為祭儀,推廣而為古代貴族階層間許多種生活的方式與習(xí)慣,。此種生活,,皆帶有宗教的意味與政治的效用。宗教,、政治,、學(xué)術(shù)三者,還保著最親密的聯(lián)絡(luò),。
祭禮的搖動,,即表示著封建制度之崩潰。
春秋時魯有郊禮,,此天子之禮也,。【魯人則謂成王所以賜周公,?!考緦O氏祭泰山,此諸侯之禮也,。八佾舞于庭,,三家者以雍徹。
一切非禮,,逐漸從貴族之奢僭中產(chǎn)生,。一方面貴族對禮文逐次鋪張,一方面他們對禮文又逐次不注意,于是貴族中間逐漸有“知禮”與“不知禮”之別,,遂有所謂學(xué)者開始從貴族階級中間露眼,。
春秋時代貴族階級之逐步發(fā)展,其禮節(jié)儀文之考究,,可以列國君卿間以賦詩相酬答之一事證之,。見于左傳者,,賦詩凡六十七次,。始于僖公,【僖一次,,文九次,,成二次?!渴⒂谙?、昭,【襄二十九次,,昭二十五次,。】,,而衰歇于定,、哀?!径ㄒ淮?,哀無?!孔臃父鏁x文公曰,;“我不如趙衰之文,請使衰從,?!贝撕笠蛄袊g會聘頻繁,于是各國間遂產(chǎn)生一輩多文知禮之博學(xué)者,,如晉有叔向,,齊有晏嬰,鄭有子產(chǎn),,宋有向戌是也,。
在貴族階級逐漸墮落的進程中,往往知禮的有學(xué)問的比較在下位,,而不知禮的無學(xué)問的卻高踞上層,。
于是王室之學(xué)漸漸流散到民間來,成為新興的百家,。
二,、儒墨兩家之興起“王官”是貴族學(xué),,“百家”事民間學(xué)?!尽拔宓酃偬煜?,三王家天下”,“官”是公義,,“家”是私義,。所謂百家之言,只是民間私義而已,,與后世所謂“成家”,、“專家”不同?!?p> 百家的開先為儒家,。
說文:“儒,術(shù)士之稱,?!倍Y記鄉(xiāng)飲酒義注;“術(shù),,猶藝也,。”列子周穆王篇:“魯之君子多術(shù)藝,?!毙g(shù)士猶謂藝士,由其嫻習(xí)六藝,。周官保氏“教國子六藝,、六儀”。六藝者,,五禮,、六樂、五射,、五御,、六書、九數(shù),。大戴禮保傳篇:“王子年八歲,,學(xué)小藝;束發(fā),,學(xué)大藝,。”保氏六藝兼通大小,殆為當(dāng)時貴族子弟幾種必修之學(xué)科也,。
其擅習(xí)此種藝能以友教貴胄間者,,則稱“藝士”,或“術(shù)士”,,或“儒”,,即以后儒家來源也。術(shù)士不僅可任友教,,知書,、數(shù)可謂冢宰,知禮,、樂可為小相,,習(xí)射,、御可為將士,,亦士人進身之途轍。晉趙盾田于首山,,見靈轍餓,,曰:“宦三年矣?!薄咀笮?。】杜注,;“宦,,學(xué)也?!鼻Y,;“宦學(xué)事師?!眲t二者俱是學(xué),,蓋宦、學(xué)俱是習(xí)為職事,?!敬巳缃裰囃剑匆詫W(xué)習(xí)為行業(yè)也,。越語勾踐與范蠡“入宦于吳”,,草注;“為臣隸,?!睘槌茧`與友教,同需嫻習(xí)六藝。貴族家中之師傳,、宰相,,其先地位亦本相當(dāng)于臣隸也?!考扔谢聦W(xué)事師之人,,必有為之師者。藝士于是又可以為求宦游學(xué)者之師,,而后藝士之生活,,乃漸脫離貴族之豢養(yǎng)而獨立。
儒家的創(chuàng)始為孔子,。
孔子宋人,,其先亦貴族,避難至魯,,其父叔梁紇,,獲在魯國貴族之下層。
孔子曾為委吏,,【主倉積出納,。】又為乘田,,【主飼養(yǎng)牛羊,。】常在貴族家里當(dāng)些賤職,?!敬思纯鬃又隆,!咳欢鬃訁s由此習(xí)得當(dāng)時貴族階級種種之禮文,。
孔子幼年既宦于貴族,故孔子自稱,;“我少賤,,多能鄙事?!笨鬃佑肿苑Q“好學(xué)”,,其弟子稱其“學(xué)無常師”。郯子來魯,,孔子即從之問古官制,,是其一例?!臼略隰斦压吣?,孔子年二十七,。】周室東遷,,豊,,鎬舊物,散失無存,?!菊淹醵辏踝映钪苤浼员汲?,其后子朝見殺,,未聞取典籍以歸者;或亡于柏舉兵燹中矣,,否則左傳成于吳起之徒,,起相楚,或猶有見者,?!繓|方諸國,猶得存周禮者惟魯,?!拘l(wèi)遭狄禍,渡河而南,,殷、周故事亦鮮有存者,?!抗手賹O湫謂魯“秉周禮”?!鹃h元年,。】祝佗言伯禽封魯,,“祝,、宗、卜,、史,、備物、典冊,?!薄径ㄋ哪辍,!宽n宣子至魯,,始見易象與春秋,,而有“周禮盡在魯”之嘆?!景?,桓、僖二宮災(zāi),,“命周人出御書,,宰人出禮書?!弊?;“周人;司周典籍之官,?!笨鬃訉︳敯Ч唬弧拔奈渲?,布在方策,。(中庸)又曰;“祀,、宋文獻不足征,。(論語)“吾觀周道,幽,、厲傷之,,吾舍魯何適矣!”(禮運)又曰:“吾學(xué)周禮,,今用之,,吾從周?!薄?p> 孔子居文獻之邦,,故得大成其學(xué)?!厩f子天下篇,;“其在于詩、書,、禮,、樂者,鄒魯之士,,縉紳先生,,多能明之?!薄?p> 孔子不僅懂得當(dāng)時現(xiàn)行的一切禮,,【包括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靠鬃舆€注意到禮的沿革和其本源?!敬税ü沤?jīng)典之研尋,,所謂“詩、書,、文學(xué)”,。】孔子遂開始來批評當(dāng)時貴族之一切非禮,。
子入太廟,,每事問?;蛟唬骸笆胫^鄒人之子知禮,?”子曰:“是禮也?”蓋孔子非不知魯太廟中種種禮器與禮事,,特謂此等事與器皆不應(yīng)再魯太廟中,,【如八佾舞于庭,三家者以雍徹之類,?!抗侍貑栆园l(fā)其意?!敬巳缧l(wèi)甯武子不答魯文公賦湛露、彤弓(文四年)魯穆叔不拜晉奏肆夏,、歌文王(襄四年)之類,。】魯昭公四年,,楚靈王會諸侯于申,,使問禮于宋向戌與鄭子產(chǎn)。向戌曰:“小國習(xí)之,,大國用之,,敢不薦聞?”獻公合諸侯之禮六,。子產(chǎn)曰:“小國共職,,敢不薦守,?”獻伯子男會公之禮六。子產(chǎn),、向戌皆當(dāng)時所稱知禮者,,然僅止于實際上之應(yīng)而止?!敬艘嗳缧g(shù)士僅以六藝進身貴族,,藉為宦學(xué)友教而止,孔子所謂“小人儒”也,?!靠鬃觿t對于當(dāng)時貴族之禮,不僅知道,,實別有一番理想,,別有一番抱負,欲以改革世道也,?!究鬃用阕酉臑椤熬尤濉闭咴诖恕H宓乐荒墚a(chǎn)生于當(dāng)時貴族階級中者亦在此,?!?p> 孔子的批評,一面是歷史的觀念,,根據(jù)文王,、周公,從禮之本源處看,?!竟试唬骸熬靡樱∥岵粡?fù)夢見周公,?!薄恳幻媸侨说赖摹疽嗫烧f哲學(xué)的】觀念,根據(jù)天命,、性,、仁、孝,、忠恕等等的觀點,,從禮的意義上看?!竟试唬骸爸艺咂涮旌??”】
禮之最重最大者惟祭,孔子推原祭之心理根源曰“報本反始”,。此即原于人類之孝弟心,。孝弟心之推廣曰“仁”,,曰“忠恕”?!究鬃右浴爸摇弊址e極的獎進人類之合作,,以“恕”字消極的彌解人類之衛(wèi)。故曰:“忠恕達到不遠”,?!渴菫槿伺c人相處最要原理,即所以維持人類社會于永久不弊者,??鬃又赋鋈祟惔说刃睦頎顟B(tài),認為根于天性,,如此則生死,,群己、天人諸大問題,,在孔子哲學(xué)中均已全部化成一片,。
驟觀孔子思想,似有偏于復(fù)古之傾向,,【如孔子屢言“好古”,。】又似有偏于維持宗法封建階級之傾向,?!救缈鬃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其實孔子已指出人類社會種種結(jié)合之最高原理?!炯慈省科埬苊鞔?,直古直今,無所謂復(fù)古,,【孔子之好古,,只是注重歷史與文化?!恳鄾Q不致為階級權(quán)力所僵化?!究鬃又枚Y,,只是注重大群體之融結(jié),故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孔子雖不直斥鬼神,,【如曰:“敬鬼神而遠之?!薄炕騽t疑孔子仍為宗法社會時代人之見解,,【如孔子主三年之喪等】其實孔子對于人世與天國,【即性與命之問題所解答】現(xiàn)實界與永生界,,【即孝與祭之問題所解答】并已有一種開明近情而合理之解答也,。故孔子思想實綰合已往政治、歷史,、宗教各方面而成,,實切合于將來中國摶成一和平的大一統(tǒng)的國家,以延綿其悠久的文化之國民性,??鬃铀枷胍嗉磸拇朔N國民性中所涵育蘊隆而出也。
孔子在魯國做過司寇,,主墮季孫,、叔孫、孟孫三家的都城,?!敬蠓驁?zhí)政,為孔子所反對,?!咳欢鬃游传@竟其志。自此出游衛(wèi),、宋,、陳、楚諸國,,【其先曾已至齊,。】十四年而返魯,,孔子已老,。
孔子周游,其抱負并不在為某一國,、某一家,,故曰;“天下有道,,丘不與易,。”孔子實已超出當(dāng)時狹義的國家與民族觀念之上,而貢獻其理想于當(dāng)時之所謂“天下”,?!驹诮袢艘曋鬃又辉谥袊辰鐑?nèi)活動,。則實為對整個人類之文化世界而服務(wù)也,。】此種游仕精神,,為后起學(xué)者所仍襲,,到底造就了一個大一統(tǒng)的中國?!井?dāng)時則已為“天下”,。】
孔子一面在政治上活動,,一面卻招收許多學(xué)生,。
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動之外更注重于教育,,開中國史上民間自由講學(xué)之第一聲,。
孔子在未為魯司寇以前,已有許多弟子,,如顏淵,、子路、冉有,、宰我,,子貢之徒是也??鬃永夏攴掉斠院?,又有許多弟子,如子游,、子夏,、曾子、子張,、有子之徒是也,。大抵孔門前輩弟子,多頗有意政事實際的活動,;后輩弟子,,則多偏向于詩、書文學(xué)之研討,?!究组T四科,惟“文學(xué)”一科屬后輩弟子,如“德行”,、“言語”、(即今之外交)“政事”,、(包括財政,、軍事等)皆為孔門前輩弟子也。所謂“德行”,,只是有才而肯不用的人,,非不通政事、外交者,?!慷鬃訁s喜歡其前輩弟子?!竟试唬骸叭缬弥?,則吾徒先進?!毕冗M即前輩先及門之弟子,。孔子殆以其有體有用,。而尤重顏淵,,則因其有才而肯不用。故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貢已差一肩,。冉有不肯藏,,孔子曰:“非吾徒,小子鳴鼓而攻之,?!薄靶∽印奔从巍⑾闹?,其時皆不過二十歲左右之青年也,。孔子死后,,他們的聲名都掩蓋在諸前輩之上,。】
孔子的政治活動失敗了,,而孔子的教育事業(yè)卻留下一個絕大的影響,。
孔子是開始傳播貴族學(xué)到民間來的第一個。孔子是開始把古代貴族宗廟里的知識來變換成人類社會共有共享的學(xué)術(shù)視野之第一個,。
舊說孔子修詩,、書,訂禮,、樂,,贊易而作春秋,此所謂六經(jīng),。其先皆官書也,。【即王官學(xué),。章實齊謂“六經(jīng)皆史”,,即謂六經(jīng)皆政府中(或衙門中)一種檔案或文卷。章氏所謂“史”,,即政府中掌管檔案文卷者,,如周官中之五史皆是與最先廟祝之史不同。因之史之所掌亦謂史,,故曰“六經(jīng)皆史”,。】經(jīng)孔子之手而流布于民間,?!酒溟g經(jīng)過孔子一番整理與解說,如上舉孔子論禮之類,?!慷呵飫t為中國第一部民間史之創(chuàng)作?!尽按呵?,天子之事?!敝^民間本無私史之權(quán)也,。又曰:“其事齊桓、晉文”,,則孔子雖據(jù)魯史,,(即國別史。)而所記注重霸業(yè),,即國際史,,世界史也??鬃娱_始為平民社會創(chuàng)作流傳一部世界史,,而寄托了孔子對政治,,社會的許多意見,故又曰“其義丘窮取之矣”,?!恐袊褡迥艘粴v史的民族,而孔子即為中國最偉大之史學(xué)家,,又為第一史學(xué)家也,。
繼續(xù)儒家而起者為墨家,墨家的創(chuàng)始人為墨子,。
墨子家世不可考,似乎是一勞工,。古代往往以刑徒為工人,,“墨”是五刑【墨、劓,、腓,、宮、大辟】最輕之第一種,,俘虜與罪人作工役者必受墨刑,。【即面額刺字,,或刺花紋,,以為標幟,漢又謂之“黥”,。五代,、宋人犯罪配軍必先刺面?!?p> 墨子蓋以墨徒【即漢人所謂“黥奴”,,宋人所謂“配軍”?!慷铝x,,故曰“墨家”?!惊q今云“勞工學(xué)派”,。】墨為家派之稱,,非墨子之姓氏,。【古非貴族,,往往無姓氏可考,。如介之推,、燭之武、師曠,、卜偃,、屠羊說之類,其名字著于史冊而不知姓氏者,,不知其數(shù),。因男子稱氏不稱姓,非貴族則無氏也,?!?p> 孔子有教無類,據(jù)說墨子亦在孔門受過教,,【此淮南子說,,必在孔子身后?!亢髞硭麉s自創(chuàng)教義,。
孔子所傳多系儒士,雖非貴族,,亦與貴族為近,。【孔子常稱“君子”,,即當(dāng)時貴族之稱也,。】墨為工人,,亦居國,,【即城市中人?!枯^之農(nóng)民【鄉(xiāng)里人,。】易受學(xué)術(shù)空氣之熏染,;又工人集團而居,,更易自成家派?!灸乙囝H有似后世江湖秘密結(jié)社的樣子,。】
墨子對于當(dāng)時貴族階級的一切生活,,抱著徹底反對的態(tài)度,,因此有“非禮”、“非樂”的主張,。
儒家講究禮,、樂,,【儒家所講與當(dāng)時貴族階級所守,貌同而實不全同,?!靶粲芍畣剩敯Ч谷姹鬃訉W(xué)士喪禮,,士喪禮于是乎書,。”】此等皆儒家所創(chuàng)新禮也,。墨子非禮,、樂,故亦“非儒”,。
墨子反對禮,、樂的主要觀念,在反對其奢侈,。墨子的正面理論為“節(jié)用”。墨子認為貴族禮中最無用即最奢侈的莫如喪葬之禮,,【以奉養(yǎng)生人的奉養(yǎng)死人,。】故墨子提倡“節(jié)葬”,。
儒家比較承認貴族禮的成分多,,儒家只要把當(dāng)時通行的貴族禮重新整理一番,使他包有社會全人類的共同含義,。儒家極重喪葬之禮,,為其可以教孝、教忠,、教仁,。儒家認為惟有對于已死的人盡力,最可發(fā)明人類自有的孝弟忠仁之內(nèi)心,。墨家則站在一般貧民勞工經(jīng)濟的觀點上看,,覺得貴族的喪禮和葬禮,最為浪費,,最屬無謂,。
儒家說喪葬之禮乃人子之自盡其孝,墨家卻說應(yīng)該“視人之父若其父”,,與其用在死人的身上,,不如用在活人的身上,所以墨家說“兼愛”,?!尽凹鎼邸迸c“仁”不同,。仁非不愛人,特有親疏等差,,故說“孝弟為仁之本”,。人決無不能愛其父母而能愛別人者?!凹鎼邸碑愑凇皠e愛”,,乃一種無分別之愛,亦可說是一種大同之愛,,抹殺個人,,只就大群著眼?!?p> 儒家提倡孝弟,,根據(jù)于人性之“仁”,仁只指人類內(nèi)心之自然地傾向與自然的要求,?!竟史Q之曰人之性?!磕姨岢鎼?,【即無差別之愛?!糠春跞诵?,所以墨家要說“天志”?!灸诱f:你的父母和我的父母,,在你我看固若不同,在天的意思看,,卻全是一樣,。人本于天,所以應(yīng)該“兼愛”,,即應(yīng)該“視人之父若其父”,。近人常謂墨子有似耶穌,其實兩家精神亦不同,。耶穌對他母親說:“婦人,,在你與我之間,有何關(guān)系,?”當(dāng)耶穌聞其母和兄弟要找他說話時,,耶穌說:“誰是我的母親?又誰是我的兄弟,?”于是耶穌展其兩臂向諸門徒說:“你們看,,此處是我的母親和兄弟,。”耶穌又說:“不論誰到我之前,,若不自恨棄他的父母,、妻子、兄弟,、姐妹,,甚至于他自己的生命,他不夠做我門徒,?!背跗诘幕浇蹋鋵θ祟惣彝ブ陶]如此,。今墨子謂“視人之父若其父”,,依然是地上人間的關(guān)系。故墨子僅成一社會改革家,,而非宗教教主,。】
要依照天志而兼愛,,要視人之父若其父,,便絕不該在個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費和奢侈。墨子在兼愛的主張下面,,要人類全過一種平等的生活?!尽岸Y”是一種帶有階級意義的生活,,墨家自然要徹底反對?!?p> 墨家要把當(dāng)時社會上最勞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為全人類一律平等的標準生活,。
他們在理論的組織上提出天志,,【天志乃墨家理論,非信仰,?!吭跉v史的教訓(xùn)里提出大禹。他們說:“非大禹之道,,不足為墨,。”【禹之治水,,“腓無胈,,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fēng)”,,為歷史上最勞苦之模范人物,。】
所以墨家以兼愛為始,,而以自苦為極,。【儒家可稱為“良心教”,,墨家可稱為“苦行教”,。良心與苦行,皆代表中國民族精神之一部,。惟苦行究極必本于良心,,若專本諸天志,則其事為不可久,。而良心則不必限于為苦行,。故儒可以兼墨,墨不足以代儒,?!?p> 但是儒、墨兩派,,有他們共同的精神,,他們?nèi)钦驹谌祟惖牧觯炯刺煜碌?、人類社會的立場,。】來批評和反對他們當(dāng)時的貴族生活,。儒家精神比較溫和,,可說是反對貴族的右派;墨家較激烈,,可說是左派,。
以下戰(zhàn)國學(xué)派,全逃不出儒,、墨兩家之范圍,。
極端右派,則為后起之法家,。極端左派,,則為后起之道家。法家、陰陽家,、縱橫家,,皆屬右。道家,、農(nóng)家,、名家,皆屬左,。惟從另一面看,,右派皆積極而向前,因其比較溫和,,得保持樂觀故,。而左派常偏于消極與倒轉(zhuǎn),因其比較激烈,,易限于悲觀故,。【參看另論古代宗教之一章,?!?p> 三、學(xué)術(shù)路向之轉(zhuǎn)變
孔子死后,,貴族階級,,墮落崩壞,益發(fā)激進,,儒家思想暫轉(zhuǎn)入消極的路去,,如子夏、曾子等是,。
曾子處費,,受季孫氏之尊養(yǎng);子夏居魏,,為文侯師。魏文侯與季孫氏,,一篡位,,一擅國,依儒家精神言,,全該打倒,。惟那時的儒家,不僅無力推翻他們,,仍不得不受他們的尊養(yǎng)奉事,。【此因當(dāng)時儒家的勢力和地位,仍需賴貴族扶護,?!坑谑菨u漸轉(zhuǎn)成一種高自位置、傲不為禮的態(tài)度,,這是一種變態(tài)的士禮,。子夏、曾子,、田子方,、段木干、子思全是這樣,,此與孔子所謂“禮”絕異,。
從此等消極狀態(tài)下又轉(zhuǎn)回來,重走上積極的新路【他們開始再向政治上干實際的活動,?!勘愠珊髞碇^法家。李克,、【子夏弟子】,、吳起【曾子弟子】、商鞅【李,、吳之后起】可為代表,。
季孫氏固不能真欣賞孔子,然他們卻佩服孔門之冉有,、子路,。魏廷亦未必能真尊事子夏、田子方,,然卻不能不用李克,、吳起。因用李克,、吳起,,不得不虛敬子夏、田子方,??鬃印⒆酉耐梢环N不合作的態(tài)度,,來保持他們學(xué)術(shù)上的尊嚴,。冉有、李克之徒,,則以真實的事功,,換取當(dāng)時的信仰與地位,。【此孔子所謂“具臣”,。然亦有一個限度,,相助篡君謀國,則不為也,?!?p> 法家用意,在把貴族階級上下秩序重新建立,,此仍是儒家精神,。【他們只避去最上一層不問,。此孔子所謂“成事不說”也,。】然而吳起在楚,、商鞅在秦,,都因此受一般貴族之攻擊而殺身。
吳起,、商鞅皆不過以東方魏國行之已效之法移用與楚,、秦。惟晉國公族本弱,,魏新篡位,,更無貴族,故變法易,。楚,、秦雖受封建文化熏陶較淺,然傳統(tǒng)貴族勢力則較東方三晉新國為大,,故以東方當(dāng)時新法推行于楚,、秦,而受一輩舊勢力之打擊,。
游仕的勢力與地位,,漸漸提高,他們拼命苦干的精神,,卻漸漸消沉,。【地位高了,,自然不愿做犧牲?!孔詤瞧?、商鞅以下,漸漸變成以術(shù)數(shù)保持祿位的不忠實態(tài)度,其人如申不害,。
申不害教韓昭侯,,以術(shù)數(shù)駕馭臣下,為君者自己沉默不見所好,,【不表示真實態(tài)度】使群下無可迎合,,只好各竭其才,各盡其誠,,而后為君者以刑賞隨其后,。【此等理論,,見出已在貴族政府徹底破壞,,官僚政治代興之時?!咳簧瓴缓ψ约簠s以術(shù)數(shù)窺君私,,為迎合。故申不害相韓近二十年,,并無赫赫之功,。以后游仕對各國皆不能有真實偉大之貢獻,與商鞅,、吳起異矣,。
游仕漸得勢,他們不僅以術(shù)數(shù)保持祿位,,不肯竭誠盡忠,,他們還各結(jié)黨羽,各樹外援,,散布在列國的政府里,,為他們自身相互間謀私益?!緡袊?,游仕無國界。游仕為自身謀,,因此造成一種各國政府里層之聯(lián)合,。國內(nèi)的進退,引起國際的變動,,使君權(quán)退削,,臣權(quán)轉(zhuǎn)進?!窟@便成所謂“縱橫”之局,?!咎K秦、張儀的故事,,雖不可信,,其編造故事之心理背景則可信。蘇秦在東方,,張儀在西方,,各為國相,互相默契,,而保持祿位,。】
這一派的代表如公孫衍,、張儀,。
此雖表現(xiàn)游仕之逐層腐化。然從另一方面看,,實為平民學(xué)者地位與勢力之逐步伸張,,乃至專駕于列國君權(quán)之上。
墨家本該與政治絕緣,,然而墨家亦依然走上接近政治的路,。【此亦事勢所限,?!?p> 墨子常常保送其弟子到各國政府去。當(dāng)時各國君相貴族,,未必真能欣賞墨子的理論,,然墨家善守御【墨主兼愛,因主非攻,。墨主非攻,,乃變?yōu)闉槿耸赜R嘁蚰冶緦俟h,,善為守御之機械也,。惟為人守御,與天志,、兼愛之理論,,相去已遠?!?,因此遂為各國掌政權(quán)者所樂用?!咀钪呷缒意犠用蟿?,為楚陽文君守城事,。此并非墨家兼愛真精神,墨家正因此等處大為當(dāng)時貴族有權(quán)者所重視,,而換取其自身在社會上之地位?!?p> 大體儒家近乎是貴族的清客,,墨徒卻成了貴族的鏢師。然而貴族階級的特殊地位和特殊勢力,,卻漸漸從儒,、墨兩家的活動潮流里剝削了。
四,、士氣高張
游仕逐漸得勢,,他們的學(xué)說,亦逐漸轉(zhuǎn)移,。他們開始注意到自身的出處和生活問題,。這已在戰(zhàn)國中期。
他們注意的精神,,已自貴族身上轉(zhuǎn)移到自己一邊來,。【此可見那時貴族與游仕在社會上地位之倒轉(zhuǎn),?!考s略言之,可分五派:
一,、勞作派,。【墨家苦行教之嫡系】此可以許行,、陳仲為代表,。
此派主張“君民并耕”,【尚未主張無政府,。此派思想往往注意社會問題,,而忽略了政治情感?!恐鲝垺安皇讶硕场?,【各為基本的生活勞動?!克坪跏悄揖褡罡咧憩F(xiàn),。【陳仲子之生活,,真是近世托爾斯泰晚年所想慕也,?!?p> 二、不仕派,?!净^的學(xué)士派】,此可以田駢,、淳于髡為代表,。
此派安享富貴生活,寄生在貴族卵翼之下,,而盛唱其不仕之高論,。【此必當(dāng)時先有不仕之理論,,而彼輩窮取之,,如儒家田子方、段干木之徒,,以及墨家大部分,,殆均以不仕見高也。齊稷下先生皆不仕而議論,,而淳于髡,、田駢為之首?!?p> 三,、祿仕派?!緸橐苑ㄐg(shù)保持祿仕之進一步活動,,即縱橫家也?!看丝梢怨珜O衍,、張儀為代表。
此派積極的惟務(wù)祿仕,,“縱橫”,,即聯(lián)絡(luò)各國祿仕主義者,以外交路線互結(jié)成一勢力,,以期于不可倒,。
四、義仕派,?!救寮抑y(tǒng)。】此可以孟軻為代表,。
此派一面反對陳仲,、許行,,主張“分功易事”,,承認政治的生活?!就茝V言之,,即承認士君子禮樂的生活,亦可謂是文化的生活,。此與貴族奢侈生活貌同而情異?!恳幻娣磳μ锺?、淳于髡,【即反對游談寄生之生活,,亦即學(xué)者之貴族生活也,。】主張士“不托于諸侯”,,須把官職來換俸祿,。一面又反對公孫衍、張儀專以妾婦之道來謀祿位,,主張以禮進退,。【若義不可仕而受貴族之周濟,,則以不餓死為限度,。】
五,、退隱派,。【亦可稱玩世派,,乃道家之正統(tǒng),。】此可以莊周為代表,?!酒湎纫延袟钪臁盀槲摇薄钪?、莊周,,皆對儒、墨之犧牲自己以為社會之態(tài)度而懷疑其功效也,?!?p> 此派從理論上徹底反對政治事業(yè),,此層比許行、陳仲激烈,,卻不一定主張刻苦的勞作,,又比許行、陳仲顯得溫和,。因為反對政治事業(yè),,所以既不愿有禮樂文化,又不愿為勞苦操作,,更不愿為寄生祿仕,,【此派所以雖屬玩世,而終成為一種嚴正的學(xué)派,?!恐挥邢抻谮は氲纳钪小,!酒湎融は牖使派?,進則冥想自然生活?;使派顒t以黃帝時代為寄托,;自然生活則為神仙,吸風(fēng)飲露,??梢圆蝗胧浪祝粍?wù)操勞,,不事學(xué)問,,而自得其精神上之最高境界?!?p> 以上諸派,,主張雖不同,然而他們思考和討論的中心,,則全從自身著眼,,并不像孔、墨兩家多對貴族發(fā)言,。此正可見平民學(xué)者之地位已逐步高漲,,而貴族階級在當(dāng)時之重要性已逐步降落。
公孫衍,、張儀“一怒而諸侯懼,,安居天下熄”,其勢力可想。次之如淳于髡,,遨游齊,、梁,遍受極優(yōu)之敬禮,。田駢資養(yǎng)千鐘,,徒百人。孟軻稱連蹇,,謂其“所如不合”,然亦“后車數(shù)十乘,,徒者數(shù)百人,,傳食諸侯”。莊周雖隱淪,,亦與大國君相時通聲氣,。【其友惠施,,即為梁惠王相,與張儀,、公孫衍為政敵,。】陳仲子餓于于陵,,【三日不食,耳無聞,,目無見,。】而聲名足以震鄰國,?!沮w威后見齊使,,特說為何至今不殺,。】許行亦有徒數(shù)十人,。當(dāng)時平民學(xué)者的聲氣和地位,,實更超孔,、墨之上,。
五、貴族養(yǎng)賢
平民學(xué)者逐步得勢,貴族階級對他們亦禮逐加敬禮,。于是從國君養(yǎng)賢進一步到公子養(yǎng)賢,。【從另一面看,,此仍屬貴族階級之奢僭,,所以自趨滅亡之路也?!?p> 國君養(yǎng)賢始如魏文侯,、魯繆公,而大盛于齊威,、宣王之稷下,。如齊宣王之于王斗、顏斶(chù),、燕易王之讓位于子之,,秦昭王之跪見張祿先生,,燕昭王之筑黃金臺師事郭隗,,皆當(dāng)時國王下士之極好榜樣。
公子養(yǎng)賢,,以孟嘗,,平原,信陵,,春申四人為著,。
孟嘗君尤開風(fēng)氣之先。其父靖郭君為齊威王弟,,父子為齊威,、宣、湣三朝相,。孟嘗又相秦昭王,、魏哀王,封于薛,,稱薛侯,,中立?!炯醋詾楠毩?。】其聲勢地位如此,,然孟嘗君卻極端下士,?!酒湟獯何暮睢⑻锾??!?p> 惟四公子門下,貞士少,,偽士多,。【所謂“偽”者,,謂其不夠尊養(yǎng)之資格,。】只見游仕氣焰之高張,,而不見他們的真貢獻,。
四公子惟平原得賢最多。如趙奢,、虞卿,、公孫龍之類,是也,。信陵君之有侯嬴,、朱亥、毛公,、薛公,,已不如平原矣。孟嘗則雞鳴狗盜之雄,,僅一馮諼,,亦縱橫策士耳,。春申門下最平淡,,惟“珠履三千”而已。此非當(dāng)時之無士,,四公子爭以養(yǎng)士為名高,,【或則別有懷抱,,如孟嘗,、春申?!縿臃Q“門下食客三千人”,,何來有如許士?偽濫雜進,,則真士不至,。即如魯仲連,,如天外游龍,豈四君子所能致耶,?然仲連以一游士,,立談之頃,能挽回秦,、趙交爭國際向背之大計,,此等氣魄意境,后代社會殊不易見,。亦正因在士氣高張之時代下,,故得成此偉績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