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升麻春秋
這一次客戶說生貨就可以,少了一個蒸的環(huán)節(jié),天明和父親加工起來就快多了,。前期積累的經(jīng)驗都用上了,,加工出來的品相比上一批貨好很多。
熟能生巧,,這一批的兩噸貨,,從收貨到成品一共才用了十天的時間,出貨速度比以前快多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兩萬塊錢的凈利潤,,平均每天兩千,,爺倆兒在屋里喝著小酒心性舒暢著呢。
“爸,,這錢好掙吧,。”天明端起酒杯,,跟父親碰了碰,,一飲而盡,高興地說,。
父親也挺樂呵,,以前他一直埋怨天明,說他做汽修店虧了那么多,,把家里的生活弄得水深火熱,,現(xiàn)在見有回頭錢,心里肯定也是高興的,,“這個比你汽修店掙錢,,就是太累了?!?p> “咱們也可以做精品,,我也給它整個九蒸九曬,只要品質(zhì)上去了,,不怕賣不出好價錢,。”天明信心滿滿地說,,他知道父親累,,雖然沒有接父親的話茬,心里盤算著呢,。
“你質(zhì)量關(guān)得把好了,,不能再出現(xiàn)頭一回收貨那樣的問題了,。”父親想借機提醒天明注意收貨質(zhì)量,,他知道天明的脾氣,,像一頭倔驢,得順毛捋,。
天明想起頭一回收貨的時候,因為不懂怎么看貨,,大小全被賣家裝車上了,。
本來信心滿滿想著加工出來一批精品,可等到第一批貨發(fā)給客戶,,人家不談價格多少的問題,,而是說品相不好,壓根兒就不要,,最后還是天光跟一個熟識的客戶好說歹說,,才賣了個白菜價,虧了幾千塊,。
后來,,天明把小個的挑出來栽在大舅家地里,剩下大個的加工,,才算是賣上了正常價,,但也沒有賺到錢,平均下來,,沒有賠已經(jīng)不錯了,。
“那肯定是的,我不會在一個地方跌倒第二回,?!碧烀鹘又f,“其實,,我倒是想依靠朱哥把黃精做成咱們的拳頭產(chǎn)品,,這種藥材市場需求量大,鮮貨也好收,,咱們把加工環(huán)節(jié)做好,,控制好產(chǎn)品質(zhì)量,肯定不愁銷,,做出了渠道和名氣就能掙到大錢,。”
“好好干吧,,我希望我跟你媽能看到那一天,。”父親感慨地說。
“爸,,你喝多了,。”
爺倆兒喝多了,,好久不這樣了,,即便是這幾年過年的時候,也沒有這樣過,。兩個人睡得很沉,,屋里的燈都忘關(guān)了,懸在頭頂?shù)那Ы镏負?,這一次就因為兩萬塊錢要輕很多,,他們渴盼這一天太久了。
第二天一早,,父親又早早地起來收拾院子,,天明起得遲,他比父親喝得多,。
中午吃完飯,,天明開著車準備去三叔家,他總感覺上一次三叔有什么話沒說,,想過去嘮嘮,。
他沒有提前給三叔打電話,想的是走到哪算哪,,順路聯(lián)系幾個分布在周邊鄉(xiāng)鎮(zhèn)的藥材販子,,讓他
們幫著收鮮貨,不能光指望著朱哥一個,。
“這藥材你們收嗎,?”一個當?shù)亓鲃邮肇浀乃庁溎弥粋€黑咕隆咚的東西問天明。
“這是什么,?”天明從來沒有見過他拿的東西,。
“老百姓都叫貓牛卡架,?!?p> “學名是什么?就是藥材的名字,?!?p> “我聽有些外地來收貨的人說,好像叫升麻,?!?p> 天明查了手機,,對比了一下,沒錯,,這東西就叫升麻,,有發(fā)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之功效,,在老家當?shù)貙儆诖筘浰幉摹?p> 這東西沒有加工過,不只是天明沒有加工過,,問了縣里其他幾個藥材販子,,都是直接賣鮮貨。
得先算一下成本賬,,成本如果能夠把控住,就可以做,。
“你先去拿十幾斤鮮品烘干制模,,看看幾斤出一斤?!碧旃獍才盘烀鳜F(xiàn)場確定一下折干率,,這是決定這個品種能不能做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
“這東西怎么加工???”天明問。
“不知道,?!?p> “那你問問客戶,我可一竅不通,,都不知道怎么弄,。”天明看著這種藥材長得這么奇怪,,不知道如何下手,,他感慨中醫(yī)真的是博大精深,這么一種植物都能作為藥材使用,。
“我哪好意思問啊,,顯得咱們做藥材有多業(yè)余似的?!?p> 天光作病了,,剛接觸藥材這行找客戶的時候,給人家打電話,,聽不懂對方說的藥材術(shù)語,,回答的自然也就是所答非所問,,被對方嘲笑,直接掛電話就不談了,,弄得天光很尷尬,。
天光還是聯(lián)系了幾個客戶,詢問對方怎么加工,,對方自己并不加工,,都是收成品,也不知道,,這可讓天光為難了:賣的不知道怎么加工,,買的也不知道怎么加工,這是什么奇葩的藥材啊,。
“還是自己琢磨吧,。”
天明到一個流動藥販家取了二十多斤鮮貨,,回到大舅家剪枝曬干,,不幾日,折干比出來了,,跟網(wǎng)上查到的數(shù)據(jù)差不多,。
“你把泥沙重量算在內(nèi)了嗎?”天光問天明,。
“算了,。”天明其實并沒有把泥沙的重量算在內(nèi),,他以為那點兒重量不影響什么,,沒當回事兒。但他不知道這微小的重量對成本是有著大影響的,,一個月后,,等到他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已經(jīng)是教訓了,。
“八斤能夠出一斤嗎,?”這個指標決定著鮮貨的收購價格。
“肯定能,!”天明說得很有底氣,。
“數(shù)據(jù)一定要保守!”天光做事有反復確認的習慣,,這一點,,天明一直覺得磨嘰,他很反感,,時不時便會嘲諷一番,,有的時候還會弄得兩個人大紅臉,。
像前幾批收黃精一樣,這一次收升麻也是大批量吃進,,來者不拒,,每天都有幾千斤,連續(xù)十幾天控制著當?shù)氐呢浽?,一度到了別人想收都收不到的地步,。
好多當?shù)厝硕贾烙幸粋€叫天明的外地人收升麻,算是出名了,,但到最后還是停收了,,一個是資金不足,再一個是實在加工不出來,,又卡那了,。
升麻的加工實在是太費勁了。
本來也不費勁,,還是因為天明不掌握加工的技術(shù),,周圍也找不到懂的人,只能采用笨方法,,耗費了不少人力,大大增加了成本,。
這是兄弟倆做的第二個品種,,跟黃精的加工方式不同,整個工序一直不順暢,。
即便天明每天忙得顧不上吃飯,,只睡幾個小時覺,手邊的事情還是亂如麻,。
所有的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天明親力親為,,收貨質(zhì)量把關(guān),貨物運輸,,晾曬場地尋找,,剪根人安排,曬干過程監(jiān)管,,產(chǎn)品發(fā)貨,,天明成了“超人”,整日奔波在鄉(xiāng)村大道上,,父親只能夠干具體的活兒,,在協(xié)調(diào)方面幫不了他。
才開始剪根的時候,,大舅家附近的親戚鄰居都來幫忙,,義務(wù)的,。
后來量越來越大,實在忙不過來,,就開始往住在另一個鎮(zhèn)的二姑家,,幫忙收貨的藥材販子家,甚至城里自己家送鮮貨,,最大量的往外送,,只想著盡快加工。
整個加工過程并沒有預想的順利,,一步一個坎,,也是兄弟倆爭吵最多的一個階段。
天光堅持認為天明各項工作的安排不合理,,天明堅持說現(xiàn)場有現(xiàn)場的情況,,不能紙上談兵。
擺在兄弟倆面前的全是問題,,亟待解決的問題,。
升麻的加工是一個技術(shù)活兒。
天明在網(wǎng)上查到的加工方法:去雜質(zhì),,洗凈,,冬春用熱水浸半小時,夏秋季用冷水浸一小時撈入筐內(nèi),,上蓋濕布,,次日取出切成半分厚斜片,曬干或烘干,。
兄弟倆不搞切片加工,,成品就是個子,完成去雜質(zhì),、洗凈,、曬干或烘干三個環(huán)節(jié)就行了。
說著容易,,做起來不容易,,這批貨的加工苦了天明。
鮮貨清洗是問題,。
天明要么在大舅家用水沖,,要么干脆開車倒進大河里洗,很費工夫,,沒有效率,,但最起碼還好辦,還能辦,。
剪根除雜也是問題,。
全員齊上陣效率有了,,人工成本卻增加得厲害,而且因為這個工序不好干,,累還不賺錢,,很多農(nóng)戶并不愿意干,好說歹說,,才算是把所有的貨加工完,。
晾曬是最大的問題,。
場地只是一個方面,,更多地是需要老天照顧。遇到陰雨連綿,,就有長毛的風險,,一旦變成廢品,,那損失可就大了,弄得兄弟倆很鬧心,。
怕什么來什么,。
一連幾天下雨,讓天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雖然買苫布遮蓋了,,可是因為不透風,再加上濕度大,,有的升麻開始有變白的跡象,,不是好兆頭,任由下去,,問題就大了。
京西湖畔
升麻當時比黃精還難做,,這是我們自身的原因,,所有的流程沒有可供借鑒的,只能是我們自己探索,。那個階段,,所有參與的人幾乎都沒有一個好心情,一個是產(chǎn)出效率低,,一個是天氣不好擔心產(chǎn)品出現(xiàn)問題,,很多問題的交織讓我們變得特別焦躁,特別毛躁,,這也是一種成長,,或者是一種涅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