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于良祖收兵回營,,到筑銅關(guān)殿帥府坐下,眾將分坐兩旁,,他馬上寫好本章派人送往長關(guān)交給安帝,,安帝得知匪賊被滅十分高興,也知道了這些人的來歷,,對于良祖的做法很贊成,,同意讓投降的那十幾個人就此定居南詔,每人賞銀五百兩,,讓岳廷在筑銅關(guān)給他們安排住處,,又嘉獎了于良祖,讓他收兵回襄都,,圣旨一到,,于良祖馬上就拔營啟程,臨走時告訴岳廷好生照看單老和單通,,并請了幾個武師教單通武功,,一切安排妥當(dāng),他帶著三員副將領(lǐng)兵趕回襄都,。
一路無事,,回到襄都城里,一進將軍府就有人找他,,于良祖一看正是夫人的貼身丫鬟,,名叫紫煙,紫煙一看他來了,,臉上露出激動之色,,跑過來說道:“老爺可算回來了!夫人已經(jīng)生了,,是個男孩兒,,這幾天一直在等你呢!你快去后院吧,!”
聞言,,于良祖大喜,連盔甲也沒脫就急匆匆趕奔后院內(nèi)宅,,到夫人房間一看,,就見夫人坐在桌前,,懷里抱著一個小孩,兩只小眼睛閉著,,好像睡著了,,夫人見他來了,自然也是高興,,于良祖走到近前仔細看看孩子,然后小聲說道:“夫人辛苦了,?!?p> 穆夫人一笑:“這是我的責(zé)任,倒是老爺你,,出征將近一月,,我這心里一直擔(dān)心,如今老爺平安回來便是好事,?!?p> 于良祖問:“夫人可為孩子取名了嗎?”
穆夫人搖頭:“尚未取名,,只等老爺親自決定,。”
于良祖想了想,,道:“我畢生夙愿就是希望天下太平,,國泰民安,不如就叫他國安如何,?”
夫人點頭,,于良祖輕輕把兒子抱在懷里,怎么看怎么喜歡,,夫人說:“老爺如今在家里,,不是在疆場,快去把盔甲脫了吧,?!?p> 于良祖把兒子放下,回自己屋換了衣服,,然后又去了夫人那里,,除了看兒子之外,把筑銅關(guān)的事說了一遍,,告訴夫人自己收了一個義子,,但沒帶回來,夫人毫不介意,,還挺高興,,之后,,于良祖每天都抱著兒子,就是去練兵也帶著,,一點也不擔(dān)心,,夫人也放心,畢竟襄都有猛將在,,一切太平無事,。
轉(zhuǎn)眼到了正月十一,南詔國上下都在準(zhǔn)備歡慶元宵,,其他諸國也是如此,,單說南詔國南邊有個扶京國,京都為臨春,,扶京天子姓高,,這天,高帝早朝,,文武百官位列兩旁,,高帝高坐在上,對百官說道:“眾卿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話音剛落,,文官之中走出一人,,手托玉圭,再看此人,,身穿大紅官袍,,頭戴官帽,五十歲左右,,往前幾步說道:“皇上,,臣有本上奏?!?p> 高帝一看認(rèn)識,,這人名叫黎興,官拜樞密院掌院,,高帝問:“黎大人有何本章,?”
黎興說道:“啟稟皇上,上月初皇上讓臣準(zhǔn)備禮物,,如今皆已完備,,就等皇上下令便可以送出去。”
高帝問:“都是些什么,?將禮單念來朕聽,。”
黎興點頭,,拿出一本紅薄,,翻開幾頁就念:“第一份,送淮虞冷帝,,白銀十萬兩,,駿馬二千匹,牛羊三千只,,珠寶五百車,,錦緞一萬匹,第二份,,送西屏南宮帝,,白銀十萬兩,,駿馬三千匹,,牛羊二千只,珠寶一千車,,錦緞五千匹,,第三份,送夏賁齊帝,,白銀五萬兩,,駿馬一千匹,牛羊八百只,,珠寶三百車,,第四份,送南詔安帝,,白銀十萬兩,,駿馬三千匹,牛羊二千只,,珠寶一千車,,錦緞三千匹,最后一份,,送姜零馮帝,,白銀二十萬兩,黃金十萬兩,,駿馬一萬匹,,牛羊肥豬五千只,珠寶兩千車,上乘絲綢五萬匹,?!?p> 高帝聽完點點頭,道:“很好,,就這樣了,,讓人即日出發(fā),務(wù)必在元宵節(jié)當(dāng)天送到,?!?p> 黎興接旨,馬上準(zhǔn)備去了,,原來當(dāng)初六國定天下,,各自互不侵犯,為了表示友好,,每逢元宵佳節(jié)都會給其他皇帝送禮,,互相往來,以此保證和平,,在十天之內(nèi),,六國各個關(guān)口都會接到命令,不許阻攔送禮隊伍,,一路放行,,不過送禮之人也要帶著各自皇上的圣旨,黎興分派五路人馬,,分別送往五個國家,。
單說送往南詔的這一路,一共一萬人,,領(lǐng)頭之人名叫黃天化,,乃是扶京猛將,三十三將之一,,此人身高一丈四尺,,身披金甲,頭戴金盔,,手中一桿一百五十斤的畫桿描金戟,,腰掛寶刀,坐騎大白馬,,相貌威嚴(yán),,四十有三,威風(fēng)凜凜,,那真是:
金甲紅袍身上披,,三綹紫髯灑前心。
掌中畫桿描金戟,威風(fēng)可擋百萬兵,。
從臨春到長關(guān)有一千四百里,,黃天化帶的這些人都是自己手下的精兵,可日行五百里,,有高帝親批圣旨,,一路暢行無阻,在正月十四這天的中午就到了長關(guān)城外,,大軍離城二十里扎下營寨,,黃天化高坐大帳之中,讓人把隨行的欽差大臣叫上來,,這欽差名叫楊貫,,五十歲左右,楊貫到了大帳,,黃天化說道:“大人,,如今已經(jīng)到了長關(guān),我是武將,,不方便進城,,這送禮之事就有勞大人了?!?p> 楊貫說道:“將軍放心,,我即刻進城面見安帝,?!?p> 說完走出大帳,帶了五個隨從趕奔城里,,他們這一萬人靠近長關(guān),,早有人稟報安帝,安帝得知是扶京來送禮的,,馬上把賈承叫到近前,,道:“將軍,扶京送禮隊伍已到城外,,你馬上出城迎接,,朕在大相國寺等你們?!?p> 賈承接令,,帶著三千精兵大開城門,親自把楊貫接到大相國寺,,安帝作陪,,他又出城趕到黃天化大營迎接,進帳一看,兩旁站立六員大將,,正前方高坐一員金甲猛將,,賈承暗自稱贊,黃天化往下看去,,只見來人身披亮銀甲,,背后大黑袍,身高一丈三尺,,虎背熊腰,,相貌威嚴(yán),腰掛寶刀,,真是器宇不凡,,賈承上前一步抱拳說道:“在下賈承奉命前來迎接將軍?!?p> 黃天化一聽是賈承,,馬上起身相迎,邊走邊說:“原來是賈將軍,,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真是三生有幸!”
賈承道:“將軍過獎了,,將軍大名我也早有耳聞,,果真是天神下凡?!?p> 黃天化一笑,,道:“來人,擺酒上宴,,我與將軍痛飲一番,!”
賈承忙說:“黃將軍且慢,我主安帝已在相國寺擺下酒宴,,就等將軍過去了,,咱們?nèi)ツ抢镌亠嫴贿t?!?p> 黃天化說:“如此,,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勞煩將軍讓人把禮物拿進城去,,我這些兄弟們也就可以卸下包袱了,。”
賈承點頭,,讓那三千人把押送來的禮物都運送進城,,自己和黃天化趕奔相國寺,,再看相國寺人山人海,老百姓家家歡喜,,街上人聲鼎沸,,進入寺廟,賈承帶著他到了安帝會客的地方,,這是一間大殿,,殿外全是武將,有十二個,,都是從其他諸國來送禮的,,其中有四個最為顯眼,三個銀甲,,一個金甲,,兩個四十歲左右,一個五十歲,,最后一個是一員老將,,看上去六十有余,這四個人非是等閑之輩,,第一個名叫楊空,,從姜零來,第二個寧秋山,,夏賁而來,,第三個上官益,西屏大將,,最后一員老將從淮虞趕來,,名叫鄭游方,這四個都位列三十三將之內(nèi),,個個驍勇善戰(zhàn),,武藝高強,,其他人都是他們帶來的副將,,賈承黃天化上前行禮,六員大將把酒暢談,。
大殿之內(nèi)是文官,,都奉各自皇上圣旨作為欽差來送禮,安帝陪著其他五國使者,,南詔的文官兩旁陪坐,,安帝龍顏大悅,頻頻敬酒,,單說諸多使者之中有個叫宋方鼎的,,此人自夏賁來,,他以前也來過幾次,每次看到安帝都是一副面黃肌瘦的樣子,,而且早年征戰(zhàn)落下許多病根,,可今日一見卻判若兩人,安帝格外精神,,面色紅潤,,連喝十幾杯也不會醉,倒把這些欽差灌得面紅耳赤,,宋欽差不由得心中好奇,,問:“皇上,在下有一事不明,,想請教請教,。”
安帝說:“大人有話請講,?!?p> 宋欽差說:“往年我見皇上龍體不適,每天以藥補之,,可今日卻大不相同,,似有返老還童之意,我主齊帝與皇上歲數(shù)相當(dāng),,但龍體欠佳,,近來又染上疾病,太醫(yī)也無法根治,,不知皇上用了哪種靈丹妙藥,,可否告知一二?我也好回去配藥,,倘若我主身體恢復(fù),,定當(dāng)重禮相謝?!?p> 安帝一聽哈哈一笑:“哈哈哈,,大人有所不知,我非是吃了什么仙丹靈藥,,而是一夜之間就變成這樣了,。”
眾人皆好奇,,宋欽差又問:“皇上此話怎講,?”
安帝一時高興,又喝了酒,,從懷里拿出那顆寶珠來,,頓時霞光萬道奪人二目,,安帝說:“我能這樣精神多虧此物,帶在身邊只覺得身心舒暢,,精力充沛,,那日我得到之后便帶著睡了一覺,第二天就感覺年輕好幾歲,,全是它的功勞,。”
大伙仔細觀看,,宋欽差直勾勾盯著,,尚未看夠,安帝收起來放回懷里,,宋欽差問:“不知皇上從哪里得到此寶的,?”
安帝毫不隱瞞,告訴他們是從一個打柴的百姓手里買的,,宋欽差暗道,,這等寶物若是帶回去交給齊帝,皇上得此寶物,,必定龍顏大悅,,那時就是我升官發(fā)財之日,可如今身在南詔,,就是得了寶物也帶不出去,,愁得他抓耳撓腮,安帝又給眾人敬酒,,一直到太陽落山,,大伙在相國寺住下,第二天元宵佳節(jié)之夜,,安帝親自陪著來的客人在城內(nèi)賞燈,,文臣在前,武將在后,,前后各有三百精兵護駕,,一路游玩,把長關(guān)城看了一遍,,之后各自休息,,次日早晨,各國使者欽差連同自己的武將離開長關(guān),,從哪來回哪去。
單說宋欽差回了夏賁,,一路趕到京都古瓊,,立刻在御書房面見齊帝,,將南詔安帝身懷異寶之事說了一遍,齊帝驚道:“果有此事,?”
宋欽差說:“一點不假,,我親眼所見,真乃神物也,!皇上若得此寶,,定能延年益壽,永坐江山,?!?p> 齊帝眼前一亮,隨后又陷入為難:“寶物雖好,,卻不在朕的手里,,又如何才能得過來呢?”
宋欽差笑道:“皇上欲得此寶,,臣倒有個主意,,只是需要皇上多等一段時間?!?p> 齊帝問:“卿有何辦法,?”
宋欽差靠近齊帝耳語幾句,齊帝聽完稍加思索,,最后點頭同意:“好,,就依你的辦法,若寶物得手,,朕一定重賞于你,。”
兩人談?wù)摪胩?,宋欽差起身告退,,自那以后無事發(fā)生,各地平安無事,,一直到來年七月,,這天,齊帝早朝,,文武百官位列兩旁,,尚未奏本,只見齊帝突然手捂胸口,,雙眼翻白,,霎時間昏死過去,百官大驚,,急忙把太醫(yī)請來,,將齊帝抬到內(nèi)宮,,眾人在宮外等候,片刻之后,,太醫(yī)出來,,大伙上前詢問,其中一人身穿黃袍,,八十歲左右一個老頭,,此人名叫齊寶山,乃是齊帝的叔叔,,官拜許南王,,南王拉住太醫(yī)問:“大夫,我侄兒怎么樣了,?”
太醫(yī)搖搖頭:“王爺,,情況不容樂觀,皇上乃是舊病復(fù)發(fā),,再加上日夜操勞國事,,身體疲憊不堪,恐怕時日無多了,?!?p> 聞言,眾人無不驚駭,,南王又問:“可有辦法救我侄兒嗎,?需要什么藥材盡管說,本王盡全力找來,?!?p> 太醫(yī)嘆了口氣:“王爺,皇上如今的情況,,就是再好的藥也治不好了,,最多只是暫緩時日而已,恕小人直言,,從今日開始,,恐怕一月之內(nèi)就……”
南王頓足捶胸,眼中含淚,,百官個個低頭不語,,這時,宋欽差走出人群來到南王面前,,道:“王爺不必傷心,,事情還未到最后地步,臣有個主意,或許還能?;噬喜凰??!?p> 南王眼前一亮,,忙問:“大人有何辦法快快講來!”
宋欽差搖頭晃腦說道:“王爺,,臣去年元宵佳節(jié)之時曾奉命趕奔南詔國獻禮,,見那安帝同往年相比判若兩人,細問之下得知,,原來他有一顆寶珠在身上,,此物甚是奇特,竟能返老還童,,那安帝因此擺脫病根,,比大將還精神,若是能借他此寶一用,,皇上定能恢復(fù)如初,。”
南王大喜,,問:“果真有此等寶物,?”
宋欽差說:“臣不敢胡言,確有此事,,只是那寶貝在安帝手里,,他又隨身攜帶,視若生命,,恐怕沒那么容易借來,。”
南王想了想,,道:“既然如此,,為了我侄兒,本王親自去一趟南詔,,就是下跪磕頭也要把寶物借來,。”
宋欽差一笑:“王爺年事已高,,還是不要奔波了,,王爺若是放心,此事就交給臣去辦,,我愿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安帝把寶珠借我,。”
南王道:“大人肯去再好不過,那就抓緊時間速速啟程吧,,需要什么盡管開口,,本王一定滿足?!?p> 宋欽差說:“不需要什么,,只需王爺休書一封,再讓文武百官各自蓋上大印,,來一個百人上書,,我再以言語動之,相信定能成功,?!?p> 南王點頭,馬上讓人取來文房四寶,,親自提筆給安帝寫了封信,,寫完后蓋上自己的大印,再讓其他大臣也蓋上印,,最后把書信交給宋欽差,,南王道:“此事就拜托大人了?!?p> 宋欽差將信收好,,道:“王爺放心,臣去了,?!?p> 他剛要走,南王又問:“大人此去何時歸來,?”
宋欽差想了想:“短則七日,,長則半月,總之一個月之內(nèi)必定回來,?!?p> 說完,他離開皇宮到了自己府上,,牽出一匹黑色駿馬,,出古瓊城孤身一人趕奔南詔國,一路無事,,快馬日行八百里,,三天后便到了南詔長關(guān)城,天色已晚,,先去館驛住下,,吃完飯后出了館驛趕奔長關(guān)城北邊,,要想見安帝必須有人通報一聲才行,到北邊找到一座大宅院,,門口掛著牌匾,,上寫“北安王府”四個字,宋欽差走到門口,,這里有幾個看門的官兵,,他上前笑呵呵說道:“幾位官爺辛苦了?!?p> 官兵一看是個普通人,,宋欽差在館驛特地?fù)Q了一身衣服,,看上去十分平常,,官兵問:“你是誰?來王府作甚,?”
宋欽差說:“在下姓宋,,是北安王的朋友,勞煩幾位通報一聲,,我想見他一面,。”
其中一個官兵進去稟報,,讓他在這等著,,片刻之后,大門打開,,北安王賈承走了出來,,官兵一指宋欽差,賈承仔細看看,,一眼就認(rèn)出來了,,上前行禮道:“原來是欽差大人到了,真是有失遠迎,,快快請講,!”
宋欽差來南詔國好幾次了,每次都是賈承出城迎接,,早已互相認(rèn)識,,兩人進了王府,落座,,賈承獻茶,,問:“大人不遠千里來此,不知有何貴干,?”
宋欽差一笑:“將軍有所不知,,我這次來是有大事要辦。”
賈承又問:“大人有何事,,可否說來我聽,,或許我能幫忙?!?p> 宋欽差說:“將軍不問我也要說,,而且確實需要將軍幫忙,其實我想見皇上一面,,奉我主皇叔南王所差,,帶來書信一封,有要事商量,,煩請將軍為我通報一聲,。”
賈承欲問何事,,又覺得這樣不好,,于是點頭道:“大人放心,我現(xiàn)在就能進宮面見皇上,,請大人在此等候片刻,。”
宋欽差高興,,道:“那就有勞將軍了,。”
賈承換了一身衣服,,離開王府進宮去了,。